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防范“高端美容骗局”的安全风险须先自控

发稿时间:2019-07-16 18:25:00 作者:堂吉伟德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韩国籍美容“专家”在五星级酒店进行专业面诊,注射“高端”美容针剂,本以为从此可以美丽动人,谁曾想,七八千乃至上万元一支的美容针剂,进价才两三百元; 雍容华贵的外籍专家,也是“三无产品”,在国外竟是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近日侦破了这起案件,打掉了一个组织外籍人员,流窜山西、天津、青海等地,为美容客户注射假美容针剂的犯罪团伙。(7月14日《新华网》)

  尽管藏身于五星级酒店,但依然逃离不了美容骗局的虚假性。韩国美容行业在全球有名,犯罪团伙随便请一个韩籍的打工仔,就可以冒充顶级的专家,用“三无产品”在人有脸上进行“任意打造”,骗术本不高明,但上当者却为数者众,而且越是高端、越是隐秘,所获得的非法利益越是巨大,让人不免生发出“钱太好骗”的感慨。现通过公安部门的执法办案,端掉了这一流窜作案的犯罪团伙,使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彰显了“法网恢恢”的必然性。不过高端美容为“三无”骗局滋生蔓延的空间,以及如何对整个行业真正来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治理,却是个案所带来的现实课题。

  美容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具有系统性、规模化和行业性的特征。在美容行业,培训两三天都可以操刀实施手术,这淋漓尽致地显露了整个行业粗放化发展的状况,再加之各种假劣药具的使用,导致美容成为一个风险极大的代名词,近年关于美容院整容失败导致消费者毁容乃至死亡的案例频发。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近2万起,意味着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整形美容行业毁掉了。如果把植发也作为美妆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行业的乱象比想象更为严重,实施整治也更为紧迫。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同时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对具体项目也有着明确的专业临床工作年限要求。但事实上,大量的山寨美容机构寄附于各种隐秘场所,从事着追逐暴利的行径,不但没有被市场所抛弃,反倒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而催生了更多的乱象,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既是难点,也是痛点。

  行政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是亟待优化和改进的环节,但消费权益的让渡与风险防控的失位,消费自控的第一道关口的沦陷,才是更值得检视和改进的地方。无论是资质的取得,还是从业人员的资格,法律上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界定,这也是区分正规化、合法化和专业化最有效的凭据。“选择到正规机构进行消费”既是一种消费倡导,更是一种权利保护的要求,正规化的前提是合法化,然后才是专业化,有了合法作为前提与基础,个体的权利才会得到保障。在选择正规和合法的商业机构进行消费,个人权利受到损害之时,风险补偿的概率较之于山寨而言,显然更加稳定可靠。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励与保护合法性,排斥和打击非法性。不支持、不参与、不选择非法机构或者商业行为,意味着诈骗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投机取巧的空间被最大化控制和压缩,才能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与导向价值,让消费权利得到尊重与保护之时,也会对选择的路径与渠道心存敬畏。同时,从国外的经验与现实的教训来看,一个规范而具有高度控制力的市场,绝对是以具有强大权利认知、规则意识和消费能力作为基础,只有消费者具有基本的常识辨识度,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打击非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才会由此形成反向促进效应,让各种规范市场行为和保护个体权利的机制高效运转,责权利的本末倒置,则会让市场陷治而低效的恶性循环。(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