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常想“我有什么资格张扬”

发稿时间:2019-06-02 16:09:00 作者:唐剑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这一切,皆源于他的“不张扬观”。

  如果不是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依然会深藏在深山。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人们得知这一切后,面对记者的提问,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思绪飘到远方,眼睛湿润。

  老英雄张富清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

  这就是老英雄不张扬的理由,这就是老英雄深藏功名的初衷。张富清不是“不比”,而是和很多人“比”的不一样:张富清总是和贡献比自己大的人比,总是和牺牲了的战友比,比出了境界,比出了胸怀,比出了高尚,比出了坚守,比出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一个人可能“耐得住寂寞”,又有几个人能“耐得住功名”呢?老英雄张富清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这面镜子,面对功名利禄,进去退留,60多年没起一点涟漪。

  他始终不忘“突击队员”责任。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参军,在历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由于作战勇猛,当年8月,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天行军打仗,每次战斗他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突击队员就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伤亡最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新中国成立后,老英雄默默将军功勋章藏于箱底,却始终不忘“突击队员”本色。

  1954年,组织告知连职军官张富清,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起“突击队员”;不过这一次不是“他一个人战斗”,而是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赶赴鄂西深山。60多年里,老英雄在关键时刻、在组织需要时,总不忘自己是迎难而上、勇于献身的“突击队员”,从没有向组织提过条件,讲过困难,甚至底气十足地说——“让村民看看共产党的干部是什么样。”

  这面旗帜,始终飘扬在群众中。三年困难时期,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任来凤县原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首先动员妻子“下岗”。张富清说:“要完成精简任务,就得从自己头上开刀,自己不过硬,怎么做别人的工作。”张富清这面旗帜,60多年来,一直飘扬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一直飘扬在群众中。张富清总是不忘那些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战友,才总是能够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我是党培养的干部,要是以权谋私,怎么对得起党,怎么面对老百姓?”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曾和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的田洪立发出这样的感慨:“张老真可以说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富清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他一生只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党的事,从不搞特殊、从不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事,才显得他是那样伟大,那样高尚。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总是把“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当作警钟,当作座右铭,不邀功请赏。张清富之所以能够淡泊名利,因为他始终“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才能够坚守“我有什么资格张扬”的信条。(唐剑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