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劳动课形同虚设需要“综合处方

发稿时间:2019-05-15 10:11:00 作者:付 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足轻重。记者走访多所大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受访教师表示,当前“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青少年有不少缺乏劳动概念,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更缺乏自我劳动的习惯和意识。(《半月谈》2019年第9期)

  从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劳动教育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再到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劳动教育”可谓成了教育领域一个热词。不能不说,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诚如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一些学校虽然课表上有安排,但往往形同虚设。

  其实,早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明确规定劳动教育是小学至高中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之一。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是明确要求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但是,现实中一些学校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

  就报道看,劳动课形同虚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有些老师看来,学校安全利剑高悬,实际劳动操作存在风险;家长溺爱反对,阻力很大;师资力量跟不上,缺乏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困难。而在不少家长眼里,觉得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还有的把劳动视为惩罚,甚至鄙视普通劳动者。这些认识和观念的偏差,无疑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加上一些家长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劳动教育有名无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也是生存教育。要让学校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避免劳动课形同虚设,需要“综合处方”。其一,端正家长的理念。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多源于家长的溺爱和过多的包办代替。家长应意识到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其二,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科学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搞好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跟日常生活、当前社会建设息息相关的真正劳动或模拟劳动中去,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增强劳动技能。同时,将学生的劳动素养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其三,创造性地推进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常规性仪式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人到校讲学或培训实操,引领青少年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付 彪)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