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天高云淡赏月圆

发稿时间:2018-09-22 09:25:00 作者:唐剑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年的中秋节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相邻。中国农民丰收节,设在每年农历秋分,秋分总与中秋节脚前脚后,使得中秋节更多了喜庆的气氛、丰收的味道。人们对八月十五赏月,对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充满期待,也显示出对农耕文化的自信。

  于是,我想起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念后羿射日之功,赠不死仙药。嫦娥误吃了仙药后,无法在地面逗留,嫦娥的身子渐离地面,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处。说来也巧,嫦娥抬头看见皎洁的月光,那么的亮,那么的白,便毫不犹豫,向那轮圆月飞去。

  于是,我想起玉兔捣药传说。嫦娥升空后,随着引力减小,身体变轻,惶恐中的嫦娥想抓住什么压住身子,一时想起自己辛辛苦苦喂养的白兔,便抱了起来。就这样,白兔随主人一起飞上月亮。中秋全家赏月之时,你抬头会看见桂花树下那只可爱的兔子,便是这只白兔。

  于是,我想起吴刚伐桂传说。中秋赏月之时,你看到月儿上有些黑影,那便是吴刚伐桂。传说吴刚是天庭中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吸引。他不顾嫦娥拒绝,一次次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今夜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抡起斧头便砍。一斧一斧又一斧,一直到今天,桂树枝总是砍不断。

  这些传说虽然美丽,却只是传说而已。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八月十五中秋月儿情有独钟。人们从春忙走来,顶着刺骨的春风,在尚未解冻的土地上耕耘、灌溉,播下希望的种子;又经过夏管,顶着炎炎烈日,真是“汗珠子摔八瓣”,才端到饭桌。每一粒米,每一棵菜,每一个果,都是“汗滴禾下土”的收获。好不容易到了仲秋,看着满山遍野的瓜果梨桃,玉米高粱,怎能不高兴?不激动?于是,人们相约八月十五赏月,一起庆贺丰收的喜悦。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一天,远在外地的亲人,都会提前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与亲友一起吃月饼,一同赏月。虽说现在吃什么有什么,月饼并不出奇,却一直是节日里人们的首选。有出行安排的人,尽量避开八月十五。月儿圆,人团圆,“一个都不能少”一直是人们的期盼。中秋赏月,自然少不了歌舞辞赋助兴。每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各省市卫视,都会精心筹办一场晚会,陪人们一同赏月,一同庆丰收。

  嘴里吃着月饼,手里拿着刚采摘的水果,赏月、看花灯、看电视、舞火龙,是多么惬意。一首叫《月光光》的民谣这样唱丰收:“月光光,照谷场,谷场上,农人忙。今年稻谷收成好,家家户户乐陶陶。”古代文人墨客,更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写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代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这样观中秋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写道:“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

  在中秋节前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对农民的一种尊敬,更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讲述着中国农民奋进新时代的故事,有助于让人们记住乡愁、不忘乡愁。中秋节与丰收节,脚前脚后,让人们不仅可以对着一轮明月寄托深情,也可以让赏月更有节日感,更有丰收味,更有时代气息。(唐剑锋)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