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刻意隐匿的“菜肴包”,大可广而告之

发稿时间:2018-08-09 09:51:00 作者:王凯磊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外卖店都没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则是全部使用。(澎湃新闻网 8月8日)

  乍一看标题,惹人瘆得慌:你点的网红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店家直接加热替代现炒。

  自古“民以食为天”,十天前的食品稍微加热就飞驰而来送入口中,不新鲜的菜肴瞬间给人“病从口入”之感。无法预料,外卖竟然效仿方便面,与菜肴包欣然邂逅,得知消息后的民众直呼上当受骗,热烘烘、香喷喷的菜肴与“新鲜”二字格格不入,实在谬以千里。

  造成民众恐慌,源于信息的隐瞒与不对称。“寒木不凋,春华吐艳”,其实冷冻食品复热上桌并不少见。比如高铁、航空等的餐饮食品,其实用的也是复热式餐包,人们知悉却吃得放心,更多是源于餐饮背后大企业所衍生的诚信认证。频频爆出卫生问题的外卖餐饮行业,对于“菜肴包”一事宁愿以堵代疏。而“堵”终究有决堤之日,刻意去隐匿“菜肴包”,还不如广而告之,因为它其实并不可怕。

  于商家而言,高峰时段那庞大的订单量需要确保时效性,那么人工临时翻炒完全达不到保质保量的要求。与食品公司合作,推广链式产业,提前制作后真空包装储存,最后进行冷冻保鲜,从人力和物力的角度考虑,经营者使用菜肴包,也在情理之中。聚焦于整套流程:合作、制作、保存、复热,其实只要每一环节的卫生许可达标了,也就无需担心质量问题。

  于民众而言,若是信息对称且可靠的前提下,菜肴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食品购买力。民众更加在意的,可能在于“菜肴包”的刻意隐瞒,内心有被蒙在鼓里之感。消费者有知情权,制造方法和制作过程的合理性需要知悉。相比于获得安全认证、流程透明公开的菜肴包,顾客更加厌恶的实际是“黑作坊”、“三无”餐饮商铺等无良商家。

  广而告之,实则民心工程。透明制作过程、食材原料、安全认证许可,恰是远离脏乱差、无组织、无纪律“小作坊”的有力举措。对于舌尖上的安全,菜肴包本身并没有瑕疵可言,相关部门应将侧重点偏向于菜肴包背后的故事:制作环境是否干净、食材质量是否达标、真空包装是否合格、实际店面是否卫生、防疫环节是否可靠,等等。对于合格的,予以肯定与认证;对于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与取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刻意隐瞒于阴影处的菜肴包拿出来晒晒,广而告之正是让民众做最广泛的监督者。线上审核的同时,少不了线下的验证。欺骗消费者的,终将无处容身;诚信为本的,在树立信誉,赢得信任的同时,也终将成为“网红”。(王凯磊)

责任编辑:王凤标 实习编辑 于航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