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专家谈】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潮是个伪命题

发稿时间:2018-03-16 09:52:00 作者:张亚豪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就业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促进就业不只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就业变迁紧密相关,这种就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社会角色的变化上,更体现在与技术进步的共同演进中。

  科技虽然因人的努力而进步,但人与科技进步产物的融合过程却并非顺畅,每一次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总需要一段时间加以磨合。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而人工智能将导致失业的话题更是成为舆论的焦点,甚至一度产生失业恐慌论。就业是保障,科技是生产力,二者是否对立,是否必然导致大量失业,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看待。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通常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如今,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科学,而被视为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源。很多研究机构在提出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重要性的同时,均指出人工智能将取代未来诸多工作岗位,造成大量失业。如麦肯锡指出,在其分析的800种职业所包含的2000多项活动中,全球经济中一半以上的活动可能会被取代。但是,也有研究机构指出,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将创造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德勤的研究显示,虽然制造业、农业等方面的工作机会在大量减少,但科技同时创造了更多新的岗位,在创意、科技和商业服务等行业,有大批新岗位正在被创造出来。

  追溯历史,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一场人与机器争夺工作的“卢德运动”。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可供工业生产的生产机器,不仅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更加标准化,也使得一些工作对工人的需求明显下降,导致工人失业增加,工资下降。一名叫卢德的工人率先砸毁机器,以捣毁机器的方式进行对抗,而其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机器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也依然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工作者。可能不少人都会对捣毁机器的“卢德”感到不解,但是想一想当前面对人工智能而恐慌于失业的人们,也许大家就会知道,我们身边依然还有很多位“卢德”。客观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会替代一些人类劳动,分别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三次技术革命,每次都引发了“机器替代人”的争论,但更为重要的是每一场技术革命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让生活的质量水平明显提升,让人类从生存问题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感受个人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取代一部分人类岗位,而包括就业替代、就业升级、就业创造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人工智能无疑会冲击当前简单、初级,甚至部分难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但要彻底替代仍需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微软研究团队已经创造了第一个能够将中文新闻翻译成英文的机器翻译系统,精确度与人类译者基本一致,很多翻译类的工作岗位需求无疑将会减少,但是高端化、私人化、定制化的翻译服务依然有更为广阔的需求。其次,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工作升级,人们可能获得更为高端的工作岗位。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很多基础性文字、设计、图片等可以快速形成基础素材,人们可以有更多精力从事于更为高级的策划、设计、创新等工作。最后,人工智能还将创造众多新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如果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取代了人,倒不如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创造了更多需要操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需求。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科技成果的涌现和应用,使人们面临的更多不是失业问题,而是工作转换和革新问题,这种转换必然需要我们去学习它、运用它,让我们工作的更轻松、更自由、更便利,不断增强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实和实践充分证明,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潮是个伪命题。(张亚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北京政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