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让幸福流淌在“民生细节”上

发稿时间:2011-03-08 08: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两会还在继续,而“民生”一词无疑是今年两会和“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非常显眼的高频词。“民生开支将占中央财政支出2/3左右”,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了主题为“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到的这个“数据”,迅速引起媒体关注和热议。

  其实,这不是该数据首次登场,从温家宝总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预算安排里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现在,财政部长在财政政策专题记者会上再次明确提及这一点,被视为一个重大的信号:反哺民生,让民众分享发展红利,成为今后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走向。

  谢旭人部长对比“十一五”、“十二五”给出了一长串数字,比如,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多少,同比增长了多少倍。牵涉民生的公共层面的宏观数据,最终要分化投射到每个国民身上,这些切肤的感受才是最真切的民众体验。只有从“宏观”到“微观”,然后个体感受再凝聚而成广泛共识的“宏观”,完成这一循环后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而现在,民众对谢旭人部长给出的一系列数据,虽然无法有一个确切的理解,但是不妨碍大家形成这么一个印象,就是民生投入比以前大大增加。

  确实,保障民生首先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撑,而且要想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从理论上讲,财政投入几乎是没有上限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又不可能满足这个纯粹理想化的假设前提。其实,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讲,民生就是国民生计,就是民众生活,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话说就是,“我更愿意用‘最基本的民生事项’”来形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项。”

  民生一词内涵很丰富。在加大民生投入后,民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不应忽视。让民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也是保障民生题中应有之义。“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让民众生活得体面、富足、幸福而有尊严,是政府的目标也是责任,当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比重大幅增加时,我们热切期待,“幸福、尊严”化为最小最真的民生体验,流淌在社会生活的毛细血管。

责任编辑:杨雪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