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文娱 >>  正文

因地制宜厚植地质文化土壤

发稿时间:2024-08-22 16:52:00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张刚 中国青年网

  地质文化是地勘单位的精神灵魂,地质文化自信是地质人独有而深厚的自信。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表达了对地质队员展现使命担当、做好矿产勘查的殷殷期待,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12字要求,赋予地质人精神文化以新的内涵,为新时代加强地质文化建设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

  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筑牢地质文化根基。新时代地质文化是由历史传统、行业精神、价值理念等元素构成的文化体系,是地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地质事业发展的根脉与灵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地质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既跟随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而不断丰富发展,也伴随着地质事业的转型发展而不断探索前进。回顾百年地质史,地质文化始终成为地勘单位改革转型发展的助推器,激励一代又一代地质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地质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高位引领、多点发力,更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地质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要在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读懂中国地质史,增进了解地质发展历程、文化传承、科技成果等,不断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质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提炼地质核心价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要在传承民族精神中大力弘扬地质精神,不断丰富地质人的精神世界,增强地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营造浓厚地质文化氛围。地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物质、精神、文化、思想等方面,既需要长期的积淀,也需要持续的培育,绝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关键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统领作用,积极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促文化,以文化强党建,不断提升地质文化认同,实现党建工作与地质文化良性互动,形成最大合力。工作中,要坚持把地质文化放到文化强国的大坐标系中定位,放到党建工作的大体系中谋划部署,着力增强领导地质文化建设的本领,不断拓展地质文化建设抓手,提升地质找矿软实力;要紧密结合地质工作和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完善创建方案和措施,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地质文化建设,打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地质文化;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支部联建联学、微课堂等形式,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地质找矿成果及地质人的先进事迹,讲好地质故事,传播地质声音,增强干部职工对地质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站在全行业的高度,突出单位特色,深入挖掘地质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地质文化延伸到基层和项目一线,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深挖行业精神富矿,展现地质文化特色。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各行各业形成的优良传统更是不可计数。这些精神和优良传统,传递着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勇壮举,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文化高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道道难关,用青春、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我国地质事业的辉煌篇章,同时也孕育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地质工作优良传统和地质精神,比如“李四光精神”,这是地质文化的标杆;比如“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传统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这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比如“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是地质人新的文化精神。这些具有时代气息与特征的文化,既是传统地质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本单位的精神富矿,如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湾精神”;精雕细刻、科学求实的“毛荷殿”精神;自力更生、创造条件上的“楠木山”精神;开拓创新、和谐奋进的“第二次创业”精神,这些都是地质精神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弘扬和传承新时代地质文化,既要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地质精神深度融合,也要坚持地质工作优良传统与地质精神、单位精神文化深度融合,深刻领会优良传统的内在魅力和地质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地质文化底色和成色。

  着眼服务改革发展,激发地质文化力量。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多数省级行政区初步完成地勘单位改革任务,构建了全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迈上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探索,湖南省地勘单位1.0版改革任务已完成,目前正在积极推进2.0版改革相关工作。湖南省地质院按照“一体两翼三支撑”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地质湘军”,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地质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将地质文化摆在事关全局的突出地位,因地制宜做好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质文化凝聚人心、稳定队伍,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地质文化内涵,总结提炼地质文化建设最新成果,搭建科普舞台,巩固宣传阵地。要坚持用地质文化铸魂育人,厚植地质情怀,传承地质精神,始终坚守地质报国初心使命,培养和造就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业务精湛、保障有力的技术人才队伍;坚持用地质文化凝心聚力,加快推进人合业合心合,汇聚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坚持在改革中丰富地质文化、在发展中繁荣地质文化,努力打造地质文化新地标、新高地。

  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打造地质文化品牌。从媒介利用来看,地质文化的宣介和推广,主要包括线上科普宣传和线下宣讲推介两个方面。目前,多数地勘单位都搭建了“网络+微信”的宣传平台,通过线上发文推文等形式,传播地质要闻,讲述地质故事。同时,国家在大力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地质文化主题广场等建设,积极探索地质文化科普研学的新模式新阵地,实现了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近年来,湖南省地质院高度重视地质文化建设,构筑了“一报一网一号一厅”宣传阵地,创建了3家科普基地,开办了“您身边的地球科学知识小课堂”,开展了“旅游+地质”活动,坚持线上线下齐推进,不断开创地质文化宣传新格局。地质工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地质科技走进百姓生活,还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把地质科普与研学旅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地质文化名片和品牌。要坚持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地质支撑,充分挖掘地质文化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助推地方发展地质文化旅游业;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建设地质文化村,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深度挖掘老矿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参观见学等形式,近距离感受老一辈地质人的精神品质和崇高风范,不断增强地质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系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党委副书记)

原标题:因地制宜厚植地质文化土壤
责任编辑:朱浩天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