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量子背后的骗子该敲打敲打了

发稿时间:2019-10-29 17:37: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如果出现了,那百分百是骗人的把戏,尤其是现在商家炒作的“量子概念”,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量子通信科学卫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落地,越来越多贴着“量子”标签的商品、商机不断涌现。床垫、杯子、护腰等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疗等“高大上”的包装下都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前两天还出现了“量子波动速读”这样的鬼把戏。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欺骗。不管是所谓的包治百病还是一目百行,骗子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不过是将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或者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包装和炒作,继而造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话语体系忽悠人。但这种骗局往往有很多拥趸者,因为它能够轻易戳中一些人的弱点。不管是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焦虑,还是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慌,都会让他们在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概念面前失去理性和判断力。

  坚定地相信着“高大上”的概念,并执着地为此买单,这是这类群体在骗局面前最真实的写照。

  那是因为他们愚昧吗?当然不能这么片面的理解。整个骗局炒作中,既有“病急乱投医”的因素,也有科普不到位,对这类虚假宣传打击力度不强的因素。其实我们理解这份焦虑和恐慌,因为这些被商家的欺骗手段围猎的消费者,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缺失、信息获取手段的单一,以及对疾病对生活的焦虑和恐慌,使他们产生了“宁信其有”的执念。

  例如,“能量被,盖了这个被子身体就有能量”“量子杯,喝了对身体有好处”“玉石床垫,可以增加人体能量”,这些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以健康名义忽悠的产品,他们为什么会信?这背后恐怕不是一句“不带脑子”可以解释的。

  商家为了盈利,先是制造焦虑和恐慌的氛围,然后再通过包装概念为其围猎对象解决问题。其实整个过程上演的就是一出“无中生有”的计谋,单纯的骗钱而已。

  时下,关于量子概念的炒作愈演愈烈,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再任由其这样肆无忌惮地吹嘘下去了。这种欺骗性行为,不仅让消费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还会消弭科学本身的权威。正如一些专家指出,这种不科学的炒作,扰乱了市场,使这个领域失去民心。一旦假冒产品多了,将来大家对有益的量子产品也会反感。

  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此类涉嫌虚假宣传的商家应该露头就打,而且要实时监管,常常敲打。互联网电商平台也应当强化源头管控,对于此类涉嫌欺骗的夸张宣传产品不能让它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如违反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不仅要识别这些骗子把他们从“吹牛皮”的台子上拽下来,还要根据法律条款让他们交上“吹牛税”,如此常抓不懈,广泛科普,精准打击,才能逐渐让骗子因为消费者“不相信”而逐渐消亡。(陆玄同)

责任编辑:王凤标 见习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