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教师要把自身言语当作立德树人的标尺

发稿时间:2018-10-22 11:03: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该人性的时候死磕规定,该铁面的时候偏又大开城门——高校治理的乱象,集中表现于少数教育者之言传身教上。

  10月19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大学声乐系学生因家人去世向老师请假被拒绝,该老师表示:“你可以回去,但我要扣分。”随后,该老师在全年级课堂上公开拿该生隐私做例,并表示:“如果这学期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次日,校方通报称,当事教师“言语表达存在不当”,已责令其连夜写出情况说明和检查。当晚,该任课老师已主动与请假学生及其家长联系沟通、表达歉意并获得谅解。

  一个大学老师,在学生请假问题上能牛气哄哄到六亲不认的地步。这种狗血故事竟然发生在一所“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大学里,不仅叫人羞愤,更叫人惊诧。校方解决此事的速度和态度值得肯定,不过,堂堂名校之师,言行乖戾冷血至此,仅仅是“道歉”和“谅解”合奏的家务事?

  有几个如鲠在喉的问题,还是有必要请教一下:第一,“‘家里四个人去世’也‘只能重修’”这门功课的权力从何而来?师生之间的关系,且不谈起码的公平道义,竟能强弱失衡到这个地步,职业权力是不是过于任性了些?第二,学生亲人过世,不谈人之常情的悲悯,起码不该在批假问题上刻意刁难。竟能说出“四个人去世”这样的话,空有“学高为师”、哪来“身正为范”?更叫人叹为观止的是,竟然出现在众人之处以学生隐私“恐吓”其所谓的严苛做派,这是故意恶心学生还是给炫耀“霸权”?

  有网友感叹,不要动辄怪毕业生对母校没有眷恋之情,也要反省一下你对学生有几分真心。教育,最基础层级的就是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最高层级的才是环境氛围的日夜濡染。是什么时候开始,高高在上的少数高校教师,竟“生杀予夺”般对学生有了颐指气使的特权呢?这种随心随性的“家规”做派,哪里还有为人师表之说?哪里还有对学生的关爱?

  谁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孝老敬亲,人之大伦。此事俨然成为高校治理的样本,如果只是点到“谅解”为止,既难以彰显教育之边界,更难以厘清师生之权责。

  去年,有媒体在喟叹当下高校师生关系之冷漠,说教师节里高校老师都收不到祝福。其实,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就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简言之,老师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学生自然不会误入歧途、精致利己。反过来,如果老师言行失当、肆意妄为,学生自然有样学样、厚黑无极限。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抛开师生关系不说,教育的终极使命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立德树人”的问题,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青年大学生,遇见怎样的老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为怎样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为楷模、为标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光与暖。千百年来,老师之所以享有“师道尊严”的荣光,不仅在于其传递新知,更在于其以人性之魅力,激励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立德树人,求知求进。

  “言传”是立德树人之标尺,“身教”是高山仰止之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失德之言、悖逆之行,都该受到责罚分明的严惩。道歉与谅解或是第一步,负责任的高校当有规则严明的治理态度。(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