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请把家长之难视为教改硬骨头

发稿时间:2018-09-26 13:48: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如果画一本《中国家长图鉴》,以下桥段足以让世人瞠目:

  除了上班赚钱养家,现在的中国家长,下班还可能要跟孩子“数一亿粒米”或者“周更万字读后感”。孩子上学的时候,要一直盯着在“攀比群”和“马屁群”来回切换的家长群。孩子放假的时候又要面对2000多一期的英语班,450一节的钢琴课。于是,一边咬紧牙关掏钱,一边感叹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同时还总有着“别人都学,我的孩子不能不学”的不甘心和不放心……

  天价补课费、奇葩作业和变异家长群,在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挤压着年轻的中国家长。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耕读传统的遗风,也可以视为全球焦虑的映射,但毋庸讳言的是,跑偏的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家长不能承受之重。

  有人说,怪就怪起跑线情结吧。可问题是,如果刚性的起跑线是有规矩、讲秩序的,家长花点钱岂能随便在哪儿就开跑起来?也有人说,有些家长就爱拍马屁。只是,若非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这世上有谁天生就酷爱“装孙子”?天价补课费,是因为学校教育与补课有着千丝万缕关联,逼得父母不补不可;奇葩作业歹戏拖棚,是因为某些教育权失控,少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放飞自我,误会了“素质教育”;至于异化的家长群,是因为家校关系扭曲,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校方根本找不到与家长之间谦抑有度的距离。

  最叫人绝望的是,苦口婆心有了,但貌似眼下还没有找到医治这些症结的良药。

  少子化社会的隐忧,已经成为重大社会议题。这些年,地方上的努力不少,面对生育意愿下降,“小恩小惠”显然难催二孩。经济压力是一个方面,教育压力亦不容规避。一个孩子就让年轻家长们焦头烂额、晕头转向,两个孩子岂非要鸡犬升天?当然,天价补课费、奇葩作业和变异家长群等对年轻父母的挤压,不仅增加其生活负担与心理压力,更直接消弭着社会中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教育症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问题何解?方向无非两个,一是减负。给孩子减负其实就是给家长减负,这个共识无可辩驳。2018年,可谓中小学生减负元年。从今年2月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再到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制校外培训已经走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不过,虽然培训市场渐次规范,但并没有撼动孩子的核心负担问题。

  二是限权。保障师道尊严和限制职业权利,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高规格的教育大会、高规格的精神荣耀、高规格的价值期许,传递着新时代中国教育的质朴逻辑:尊师重教,大道如一。不过,这并不代表在信息不对称的事实语境下,教师的教育权不需要被监督、被规制。比如作业,布置作业者的作业难道不需要专业委员会检查清理?班主任在家长群里的言行难道不该起码有个“校标”?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洪水滔天”的问题。医生如此、教师如此,一切职业性权力概莫能外。职业荣耀不等于权力任性,相反,应该敦促教育者更懂边界、更守规矩。

  家长之难,难在不能不照办。没有救济通道,缺乏议价能力。这当然不是说家长就该当甩手掌柜,而是我们的教育改革,在40年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之中,当有更辽阔的作为、当有更现实的体恤。解放了家长,就是解放了这个时代的社会中坚;让家长像个家长,基础教育才能真正有出息。瞄准家长的痛点再改革、再出发,中国教育也许才会更好地革故鼎新,才能真正地扬帆致远。(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