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40年记忆】一盏煤油灯见证时代辉煌

发稿时间:2018-09-03 11:01:00 作者:罗瑞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我家没有收藏物件的习惯,但有一盏旧煤油灯一直舍不得扔掉,灯罩擦得如新,灯壶还有煤油。在过去的年代,煤油灯是黑夜不可缺的照明工具,而现今至多算得上是一件收藏品。

  1974年底,本人到江西宁都县琳池垦殖场农场参加劳动,琳池处于山区,交通不便,村里房屋破破烂烂,尤其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当时不止是琳池没有电照明,在江西大部分农村都与电无缘。感到欣慰的是,在众多没电的农村中,唯独琳池垦殖场有小型水利发电站,装机容量是40千瓦,然而也不如意,发电并非全天候,仅在晚上供应。雨水多的时候,晚上可以保证六个小时的电,遇到天旱要么只供应两个小时、要么就停电,有电没电靠天吃饭,煤油灯还得唱主角。

  煤油灯照明靠的是煤油,灯要亮一些,灯火就要开大,耗油也就多。因此,点煤油灯要控制,把火关小,尽量节约。我记得有个农工因眼睛有问题,平时点灯开关拧大了些,结果半个月就把指标油用完了,害得同一房间其他人都为晚上发愁,不得不找到拖拉机驾驶员,弄了些柴油做燃料,柴油不仅味大且烟大,搞得一个房间乌烟瘴气,蚊帐熏得黑黑的,大伙称其的房间为“乌鸦房”。

  到了八十年代初,场里的经济有了好转,开始办大事了,花了五万多元从几十公里的团结水库拉电到场里,场里的电开始稳定起来,周围一些单位和村民也沾光,一起用上了电。但因为是水电,也还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到了旱季也时不时出现断电和停电,煤油灯还是继续发挥着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缺电无电的局面慢慢得到改善,许多农村都用上了电,但因为山高路远,很多地方没有通公路,长长的水泥杆运不进只能是用小长木架线,常常被风刮倒;笨重变压器无法就近安装只能超负荷运行,导致电压非常低:电视机启动不了,洗衣机不能转动,连电饭煲也派不上用场。不仅如此,没有足够的电,农村碾米也不能用机械,要么从外面带米进来,要么用最原始的办法:水车带动木捶敲打碾米,碾好后的米再用手摇风车来筛。要说照明,用100瓦的电灯泡像是萤火虫,看人看物模模糊糊。没有电不行,电压低了也不行,用电是人民群众心头很重要的一件事。

  党的十八大之后,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新居拔地而起,一幢幢、一排排,造型各异,像镶嵌在山间绿水中的瑰宝,格外的夺目;农村公路似白色的银带纵横交错,从村村通公路到村组通公路。以江西为例,今年上半年,江西全省25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通水泥路,较原计划提前两年半完成任务,累计建成通自然村水泥路6.4万公里,惠及全省7.4万个自然村、1400多万农民群众。路通电通,几吨重的水泥杆运进来,大型变压器安装起来,粗大的电线架起来,农村电压高了起来,低电压成了过去史。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电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在加快火力和水力发电的同时,推进新能源发电:高大的风力发电机耸立在大山深处和海边、江边,屋顶上、浅水中、荒山荒坡下架起了闪闪发亮的光伏板,光伏发电既缓解了农村用电的需求,同时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径。

  现今的城市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亮的路灯,一排一排的彩灯,把道路照得如同白昼,与江水相映辉显得格外的独特而美丽。在村庄,太阳能路灯不用架线,不用外力发电,自供自用,得以快速普及。值得一提的是,照明灯也不断改进,原来的白炽灯早已不见踪影,节能灯已不时髦,替代的是LED照明灯,既节能又亮堂。

  电力供应能力提高,电压很稳定,停电的概率相当小,为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所在地晚间到处灯火辉煌,出外可以不用手电筒,在家已用不上煤油灯,一旦停电有应急灯,煤油灯失去了市场,自然也就只剩下收藏价值了。

  小小煤油灯的前世今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它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衣追求好看、食讲求营养、住更为宽敞、行更加完善,干净的自来水普及到农村,天然气管道铺向四面八方,水泥路进村到组,休闲锻炼的场所随处可见,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罗瑞明)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