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开学季,带着思想报到

发稿时间:2018-09-01 08:08: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盼望着,盼望着,新学期来了,大批“千禧宝宝”00后们迎来了专属自己的大学生活。

  不管是670分考入西南财经大学的轮椅男孩袁秋,还是有在工地打工收到北大通知书而“走红”的新生崔庆涛,抑或是因一篇《感谢贫穷》受到广泛关注的女孩王心仪,从步入校园那一刻起,贴在身上的种种标签,都只是过往。

  新生活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应是那个不忘初心的自己。

  走入校园前,或者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大学校园,你是否该轻声问自己,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在这个火热的开学季,有人为了“颜值”苦恼,有人在“开学装备”上竞相攀比。而更多的人应该多思考大学里有什么,该学什么,思考他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抑或能够拥有怎样的未来。

  这个思想及物质极大丰盈的时代,给了青年斑斓的生活与广阔的选择,他们追求能触摸到的真实生活并保持真实自我,或许正与大学精神相契合,即求真求善,培养理性精神和健全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提到一句古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提醒所有青年学生,应该去真正成熟地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

  著名学者胡适曾有三句告诫大学毕业生的话,充满思想性,我觉得献给刚入学的新生也很适合。

  其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即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而大学的尊严在于思考,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藩篱,这才是大学最紧要的事。毕竟在独立思考状态下坚持一个错误的观点比跟风迎合一个正确的观点更令人尊重。

  其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专业的兴趣。”专业不等于职业,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多一些兴趣爱好,不一定为了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而是在接触甚至融入另一种生活时,能够多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既能拥有理工科的缜密逻辑,又能有人文学科的济世情怀。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才能让生活不枯寂,精神有所寄托。

  其三,“总得有一点信心。”进入新时代,千禧宝宝们也已成年,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中,迎接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各领域变革带来的斐然成绩和尖锐挑战。而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一切又都是那样真切,只有每个青年都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着信念,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复兴梦不止在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更在于开启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而处在思想风暴中心的每个学子,每个热血青年,无疑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样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

  大学的生涯,只要奋斗过,就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丢了的。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能在时代浪潮中牢牢擎住方向的舵手。(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陆玄同)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