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潮起海之南 卅年鼓风帆

发稿时间:2018-04-07 16:17:00 作者:蔡恩泽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三十而立,海南经济特区跨越30年时空,在先行先试中,为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探索印记,彰显其道路正确、品质优良、模式对路。

  3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发展版图。海南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之一。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30年来,作为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也是体量最大的省级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充满道路自信的海南人,从“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改革到省域“多规合一”,勇于创造,闯出最鲜活的改革经验;从“一脚油门踩到底”去除中间环节到离岛免税,敢为人先,奉献最灵活的政策智慧;从建设国际旅游岛到构建绿色GDP生态考核体系,埋头苦干,构建最新颖的建设路径,将大特区耕耘成为一片生机盎然的改革“试验田”。

  30年来,海南的开放呈宽领域、全方位覆盖,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天涯岛屿,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全球唯一环岛高铁——加快架设“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海空桥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今年2月,外交部海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海南自信地向全球发出了“美好新海南 共享新机遇”的诚挚邀约。

  特别是近几年来,海南通过博鳌论坛平台策划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南海主题分论坛”“华商领袖与智库圆桌会”等活动,搭建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经贸、农业、旅游、人文、智库交流合作的新桥梁。

  博鳌外交小镇,“田园风”遇上“国际范”,成为海南对外开放的明亮窗口。这次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来自各国的2000多位各界嘉宾将汇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发展繁荣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

  实践证明,海南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成功之路、辉煌之路。

  宗旨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形象

  经济特区是范例。所谓范例,意指典范的例子、可以当做模范的事例。让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是党中央从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就对海南寄予的厚望。所以品质非常重要。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引进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经济,更好造福人民。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海南经济特区政策要特,品质要高。

  一方面,特区有特别政策,改革不能羞羞答答,开放不能遮遮掩掩。从海南建省一开始,中央就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比如根据《中央扩大海南对外经济贸易主权八项规定》,海南岛可以自主进口17种国家控制的商品,其中主要是汽车,这是其他经济特区没有的特权,而且规定海南岛组织出口所得的全部外汇得以留用,这也优于其他特区。

  另一方面,改革不是“无法无天”,开放不是没有底线,必须坚守品质,树立良好的特区形象。设立经济特区,是便于吸收先进的东西,而不是精华和糟粕兼收并蓄。海南坚持高品质的对外开放特质,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

  3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建设国际旅游岛,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总体外交,面对接踵而来的“海南机遇”,大特区以艰辛探索的“海南实践”,擦亮了“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美食等国际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国际范”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亚特兰蒂斯、太阳马戏团等国际旅游业顶尖品牌先后落地,国际邮轮频频造访,去年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这些都有力推动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上个月,三亚国际音乐节引发外界对于海南颇高的关注度。首次举行的三亚国际音乐节,主会场及分会场共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同步观看演出,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逾2.1亿。

  一座座国际服务基地在海南落地生根,一场场国际赛事在海南举办,所有这些商端元素无不装点海南的“国际范”,带来高品质的口碑和形象。

  思维决定模式,模式决定效率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前,海南岛孤悬海外,经济落后。以什么样的模式改变落后面貌,需要新思维大智慧,以提高建设效率。

  一段时间,海南房地产业占据整个GDP约50%。海南人深知,房地产泡沫不是华夏根基,迄今为止,世界上鲜有哪个国家凭借“盖房子”将国家“盖”出大国富强的。理清了思维,海南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决心利用自身四面环海的区位优势,建设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努力打造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这是海南区别于其他四个经济特区独特的发展模式。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琼州大地,一路留下殷殷嘱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他要求海南建设好国际旅游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这些年来,海南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水平旅游业,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提升国际化水平……一项项工作得到全力推进。同时,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助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经济质量提升。

  独特的发展模式,减少了环境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2017年前三季度数字显示,海南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3.78万元/人,同比提高8.3万元/人,同比提高23.3%,是综合效益指数提升的主要拉动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洞天今在海南边”,风姿绰约的海南站在经济特区30周年新起点上,正鼓起风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