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清明,该是青年成长的时节

发稿时间:2018-04-06 09:30: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新华社)

  “青山有幸埋忠骨,梨花纷扬慰英魂。”4月5日,不少地方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青少年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共同缅怀先烈英烈的丰功伟绩,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接续走好奋斗之路。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个农历节气,亦不单是踏青赏春之机,更是祭祀先人、慎终追远的大日子。

  不忘来时路,记得挖井人。

  中国人向来懂得敬重先烈,懂得感恩历史。早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这一年,我们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隆重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誓言铮铮,落地成金。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则,不忘传统,才能不忘根本、牢记初心。没有英烈们舍命的忘我奋斗、牺牲奉献,就不可能有现在和平安宁的环境、幸福美满的生活。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之价值要义;二则,致敬高尚的生命,即在叩问赤诚的初心。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抑或是在拼搏奋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或者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英烈故去,精神永存。

  中国有句俗话,“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青年在清明节缅怀先辈英烈,大概就是印证了一个道理: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传承浩荡家风。“天下之本在家”,家好社会才好,家风纯正民风才会淳朴,家教正直民族才会铿锵有力。青年人在清明节多回家走走,把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是为人生进步充电。此前,一项调查显示:74.5%的受访者认为制定家训有必要,55.8%的受访者认为家风家训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有很大影响,68.5%的受访者建议父母从小教导孩子了解家训。在清明节这样的日子,通过仪式性活动,在家风中濡染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传承“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我们深刻地明白,英烈们艰苦奋斗和敢于牺牲的光荣革命传统,便是这四种精神的集中体现。星火之志,燎原之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清明祭、烈士纪念日祭……青年人通过参与这些社会活动,铭记历史、接续奋斗,用先辈英烈的精神激发起更为强大的复兴力量。

  对于中国青年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厚重的传统文化节点,传递出家国情怀、激荡出筑梦伟力,而每个青年,就在这种价值洗礼中拔节成长,在感恩先辈、珍视和平的路上奋勇前行。(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