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阻止儿童色情信息传播关键在于杜绝性侵

发稿时间:2018-02-04 10:05:00 作者:蒋妥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哈尔滨的儿童网络色情案,涉嫌猥亵儿童者李某在被举报3天后被刑拘。他亲吻多名男童的照片及其撰写的记录公开发表在微博和QQ空间里,成为网络空间里传播儿童色情信息的一台发射器。

  然而,这并非个案。非法拍摄、售卖儿童色情视频或图片,将肆意猥亵、侵害儿童的行为变现牟利,已然形成一条恐怖的黑色产业链。直播售卖猥亵视频,大量付费定制情节的猥亵视频,男童线下交易明码标价等,罪恶已是罄竹难书。而儿童淫秽视频背后又是什么?仅仅是网络的部分阴霾吗?显然不是。网络仅仅只是载体,加强网络监管与网络自我净化虽是应有之义,但因为网络传播快捷和难以追溯而将全部责任归咎于互联网是显然有失偏颇的。深入思考,儿童色情信息背后其本质是令人发指的强奸猥亵。

  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专项基金在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14岁以下儿童案例就达433起。同期,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间,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就达到10782起,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超过7名儿童被伤害。放眼国外,性侵少年儿童相关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譬如最近一则新闻《美国体操队前队医性侵队员20年才被抓》里提到,1996年至2015年,美国体操队前队医纳赛尔假借治疗之名,性侵150多名女性运动员,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英国《每日邮报》的“印度8个月女婴遭27岁表兄强奸 内脏破裂命在旦夕”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毋庸置疑,未成年人性侵害已是摆在大众面前的全球性社会难题。

  近年来,诸如“光源氏计划”“小姓”、娈童等或舶来或本土的名词正在以各种耿美小说或动漫的形式潜移默化影响各类群体。这些对于性侵儿童内容过于美化的描写,应当予以及时有效的屏蔽。所谓的“里番动画”在网络盛行又助长了儿童色情视频或图片的泛滥,刺激了一些人的罪恶心理和需求,市场需求又助推了罪恶市场的成长,这一切与儿童性侵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恶性循环。罪恶文化通过网络的渗透,导致线下悲剧的发生,这也就意味着迫切需要在文化传播、音视频流通、网络输出等环节下重招,不仅要强调自我净化和清理,更要切实加强监管与惩戒,遏止这种罪恶。

  在关乎儿童的问题上,法律也应当更加强硬。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在保护青少年儿童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性侵青少年儿童情况日趋严重的时候,也应当针对此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提高法律的有效性、针对性、强制力、威慑力。许多性侵儿童罪犯得不到足够的惩罚,屡屡再犯者也不是少数。为未成年人构筑安全保障体系,迫切需要出台类似美国“梅根法案”的法律,加大对性罪犯的监督和曝光力度。

  在现实语境下,儿童性教育也是必修课。当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性教育讳莫如深时,却错过了未成年人最佳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的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性教育都应当尽早提上日程,以画本描述、新闻分析等合理妥善的方式及时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引导,让孩子们真正懂得自我保护。

  同时,性侵猥亵儿童案的频发还有一大原因是当下社会群体“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心理,总是觉得“独善其身”就好。古人常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面对可见可闻的儿童性侵害时,每个人都当及时伸出援手,哪怕是并不费劲地拨打一个110,就极有可能拯救了一名儿童。毕竟保护儿童,就是保护祖国的未来。

  说一千道一万,当儿童色情信息成为潜伏网络空间的黑暗链条,性侵如此频繁的伤害到儿童时,是给社会发出了危险信号。从源头上切除儿童色情信息违法链条,就必须杜绝性侵儿童的发生,这需要文化、网络、法律的层层把关。性侵儿童拷问人性,拯救儿童迫在眉睫,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蒋妥)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