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中青网评 >> 正文

防止性骚扰,校园亟需补上一课

发稿时间:2018-01-08 08:44: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网络图

  对于性骚扰,如果不是亲历者的话,难免会有一些人抱着看客的心理。

  这,是对性依然讳莫如深的社会暗疾,是对男性权力分配的意识躲闪。这种情景,让性骚扰的被害者很难有勇气揭开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伤疤。

  校园性骚扰,又因施害者的特殊身份,以及被害者的稚嫩年纪,不对等的悬殊关系,几乎可以把被侵犯女学生逼至墙角,这更加重了这种弱者心理的蔓延——因羞耻感而无处呐喊,因负罪感而彷徨青春,因无助感只能选择遗忘。经过了时间的疗伤,许多青春之殇,最终变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好在,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是沉默的羔羊。这段时间,就有勇敢的女生站出来,对当年伸出的“黑手”予以沉重一击:

  新年第一天,女博士罗茜茜实名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当天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回应称,学校已成立了工作组对此事进行调查核实,并暂停了陈小武的工作。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还有南昌大学毕业生称自己曾被该校国学院副院长周斌性侵,并曾向院长程水金举报。12月20日,南昌大学回应称,免去周、程两人职务,暂停周斌一切教学科研工作。南昌公安回应称,已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2014年,厦门大学吴春明长期猥亵女学生曾引发全国关注。与这起事件动辄几个月的调查期相比,以上所述的多名女生举报被性骚扰,都没有“让子弹再飞会儿”,而是由校方和警方立即采取行动。

  这是很明显的进步——没有为被举报者打出“品德优良”的证明,也没有对举报者设立腹黑的立场,更没有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做鸵鸟,反而是不缺位、不敷衍的态度积极介入,从而为整个事件的真相大白按下快进键。

  调查,核实,取证,校方的这些举措干净利落,让人点赞,但这并非意味着自身就享有豁免权。学校不仅对学生负有教育责任,对于老师也负有管理的责任。敢于对学生性骚扰的教师,虽然是极个别的少数,但他们的存在,更像是管理制度里的牛栏关猫,俨然把校园当成了自己欲望的私家花园。杜绝这些恶劣行为的产生,需要在法规、制度上进行补强,这需要时间,而让校园补上防止性骚扰这一课,则应先行一步。

  防止校园性骚扰这一课,本应出现在课堂之上,哪怕是让辅导员用公开课的形式。性骚扰,远非窥私、猎奇那么简单,对它的防范,亦包含着对心理、生理乃至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涉及,是个复杂的体系。这些知识,是可以让很多年轻人受益终生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自学成才”。之前,几起性骚扰事发之后,一些女生只能靠百度、微博等非常规途径来维权。这个领域的空白,可见一斑。

  太阳底下本没有新鲜事。湖北汉江师范的毛晶玥,用“卧底”的方式,来开讲关于防止网贷陷阱的公开课,不也成“网红”?那为何防止校园性骚扰,就不能以为同学答疑解惑的方式出现?原因恐怕是隐晦的——如果这堂课开讲了,那是否意味着校园男老师都将被列为防范的对象?这种有罪推断,有可能会“无中生有”地让师生关系趋于紧张。碍于面子,怕伤里子,或者说压根就没想过这事,诸多原因,让防止校园性骚扰的课程一直空缺。

  但,这堂课真的很有必要。2014年,《中国妇女报》曾援引过这样一组数据:全国妇联一项针对北京、南京等城市1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经历过不同形式性骚扰的女性比例达到57%,而在其他机构的调查结构看,数字则是超过57%的。类似“重灾区”的那种吓人话就不说了,但防止校园性骚扰,校方是要提前积极作为了。

  性,并非是洪水猛兽,无需顾左右而言他。一堂防范性骚扰的课,是对学生权益的拱卫,亦是对教育的敬畏。尤其是校园性骚扰案已不在是孤例的情况下,更要“先下手为强”。如今,很多大学都是以“双一流”建设为指引,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也必须要有一流的胸怀与担当,而非某种“抓大放小”。对此,各大高校更应深以为然。(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