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造成中国军民死伤达3500多万,也对日本人民带来难以承受的苦难和痛苦。战争中最无辜和无助的是孩子。日前,54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千里迢迢来到黑土地,在哈尔滨方正县祭拜中国养父母公墓。这再次勾起人们对日本殖民东北那些黑暗日子的回忆。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东北的目的,日本关东军实施罪恶滔天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将东北宣传成“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王道乐土”,吸引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成员。到1945年,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日本开拓团”侵略中国东北。
我曾无数次呤唱《九一八》,每一次眼中都噙满了泪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关东军巧取豪夺和烧杀抢掠,使500万东北农民失去土地。这些农民四处流浪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集团部落”中找长工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日本遗孤是日本殖民东北酿下的苦果。日本战败投降后,7万多“日本开拓团”成员死在逃亡的路上。遗弃在中国并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就是“日本开拓团”成员的后代,总数在4000人以上。绝大多数的日本孤儿当年被中国养父母收养时,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饱尝了种种磨难,“那时的长春火车站几乎全是日本人,很多人都挤不上火车,只好将孩子沿途扔下,能讲汉语的就哀求中国的老百姓收养自己的孩子”。
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才使这些本该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的孩童沦落为孤儿,并被遗弃在异国他乡。但日本遗孤又是幸运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些遗留在中国土地上的敌国儿童并没有以暴易暴,而是施之以德,以博大的胸怀将他们收留下来。长大后回到日本,其中不少人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说句心里话,我时常牵挂。一个家在东瀛,一个家在中华。”
日本遗孤当时很多还是婴幼儿,他们确实不该对父母的战争罪行负责。中国人抚养敌国孤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善良。70年后被抚养者不忘拜祭恩人也值得称赞,这毕竟是正能量的事情,对中日民间交往和中日关系改善有益无害。历史自然是不能忘记的,当然历史也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让记忆提醒世人吸取教训,避免曾经的过错,开创更好的未来。
然而,抗日战争70年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却一直在亚州上空徘徊。日本新安保法案彻底撕掉了“和平主义”遮羞布,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转折。安倍视中国为“假想敌”,曾酒后吐真言,“安保法就是以南海的中国为对手的”。
今年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将邀请世界各国首脑共同参加,让世界知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东亚各国带来的灾难,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抗击侵略的决心和意志。中国已从那段最悲惨的历史中走出来,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我刚刚参加“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与英雄的部队零距离接触。英雄的基因已渗透进广大官兵的血脉。广大官兵“敢为国家抛头颅,一腔热血酒疆场”,有钢铁的意识保卫祖国的和平,“叫他打了第一枪,就没有打第二枪的机会。”
战争只能给人带来灾难、带来遗憾、带来痛苦、带来悲伤、带来悔恨。是仍然停留在历史阴影中,继续站在历史的被告席上,还是真正同各国特别是曾经被日本侵略和伤害过的国家实现和解,共同开创未来,这是摆在日本领导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哈萨克斯坦谚语说得好,“吹灭别人的灯,会烧了自已的胡子”。日本遗孤于其个人,是从侵华战争无数死难者中爬出来的幸运儿,中国的养父母们收留了他们;可也同样该看到,他们还是日本错误发动战争所导致的惨痛裂痕的真实见证。日本军国主义的倒行逆施直接造成了这些遗孤们的人生悲剧,他们与中国人民一样,都是无辜背负了战争的创伤。
在中日民间,我们从当年到今天,始终对日本遗孤保有着人性天然的接纳与包容。而在官方层面,无论讲情感还是讲史实,理不能不讲,痛不能遗忘,尤其日本近来的言行,还远非化解矛盾、开创未来之举。可无论如何,欢迎日本遗孤常回来看看。(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德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