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
南京青奥会将产生222枚金牌,来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名青年运动员参赛,竞争是激烈的。组委会在每项赛事结束后,会公布该项赛事的成绩,但“为了让运动员享受比赛,享受奥林匹克运动”,在运动会期间不设奖牌榜。(8月17日新华网)
竞赛需要压力,但是压力过大,也会压垮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青奥会参加的选手14到18岁,这个年龄段有很多是未成年人,承受过大的压力,对他们的健康是不利的。而不设金牌榜和奖牌榜,有助于淡化奖牌意识,减少竞争压力。观众观赛时,也可超然一些,这更符合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应该多些快乐,青奥会也应突出这样的一个目的。不设奖牌榜可以让青少年尽情欢乐的参加比赛,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在南京青奥会上,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用心。如南京青奥会口号是“分享青春 共筑未来”,开幕式突出点亮未来主题,从演唱歌曲《梦无止境》开始,到传递火炬到主会场点燃熊熊圣火结束,整个表演非常切合青年人的特点。表演分为追梦、筑梦、圆梦三个篇章,诠释了中国的梦文化,表达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和谐统一,让很多年轻人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
在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还玩起了“自拍”这一年轻人的方式。已过60岁的巴赫充满青春的激情说道:“这是你们年轻人的盛会,现在请大家拿出手机,让我们一起完成一项自拍的纪录,然后一起把它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去。让更多人感受到青奥会的激情。”这让人感觉到巴赫是一位多么欢乐的主席,这一届青奥会是多么欢乐的青奥会。
为了突出欢乐,在比赛项目设置上也进行了创新。南京青奥组委在12个大项中设置了15个跨国家和地区的混合团体小项。这些项目会出现“混合组队”参赛的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通过并肩作战,将进一步增进交流和友谊。
比赛不能只追求结果,要享受过程,享受快乐,传播友谊,传承文化。所以青奥会和奥运会不同,青奥会要求运动员在参赛之外,还要全程参与各项文化教育活动。别的赛事,运动员比完赛就可以走,但青奥会不行,运动员比完赛还要全程住在青奥村,参加文化教育活动。文化教育生活和体育竞技同样重要,并完美融合。正是青奥会回归奥林匹克精神,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才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欢迎,在这一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参与,有1.1亿人参与了火炬的传递。
这样的青奥会精神不能不对我们有所启示。现在我们很多地方一味的追求奖牌的多少,而忽视了群众体育,忽视了体育快乐,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合作和交流。奖牌大国不一定就是体育强国。体育应该是带给人快乐,传承文化,如果让体育承受太多的压力,那么体育就会变形,畸形发展。这样的体育就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青奥会这样的精神和理念很适合现在,是对当前一些体育运动发展的纠偏,我们希望这样的青奥会精神能得到更好、更广的传播。(肖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