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台江县的“村BA”到贵州榕江县的“村超”,从海南文昌市的“村排”到湖南湘阴县的“村甲”,从湖南保靖县的“村厨”到全国各地火热展开的“村晚”“村越”“村K”等,这些生于乡村、长于乡间的“村”字头文体活动,不仅迅速在线上线下火爆出圈,还带动了“村”字号文旅品牌的流量走俏。“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形式缘何引得人们“着迷上头”?主要的原因是它们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乡村的情感张力、内生动力、首创精神。当“村”字头“主旋律”悄然奏起,如何推动相关活动走深走实,让农民群众登上舞台“唱好角”“做民星”,同时让当地文旅更好地接住这一波“泼天的流量”呢?
围绕“村”字做文章,发挥村民主观意识的“能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乡亲。贴近群众、凝聚民力是“村”字号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秘诀。广东揭阳市渔湖街道渔江村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之一,在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村晚”舞台上,农民、渔民、村嫂纷纷登台亮相,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舞龙、潮剧、普宁英歌舞表演等突出本土特色,打造揭阳味道,赢得了台下邻里乡亲们的捧场助威;浙江杭州市桐庐县莪山畲族乡龙峰民族村的村民们各怀绝技、各展所长,他们每年都会精心编排富有畲乡风情的歌舞节目,巧妙串联,呈现出一场场热闹非凡的民俗演出。这样的“村晚”激发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非凡创造力,让村民节目作品既有乡土气,又有烟火味,更具民族魂,彰显了蕴藏在广袤乡村的无限魅力与潜在后劲。
围绕“美”字做文章,勾勒乡村文化特色的“脉络图”。形式各异的“村”字头文体活动立足于各地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形成一系列有益的社会实践。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深入挖掘本地村庄“茶”“荷”“红”“村”等传统文化内涵,推出了春茶文化节、荷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盛事,打造红色教育资源与民族团结示范点,开展岭南布山“村”字头文化习俗活动,让“送文化”逐渐转为“种文化”;当贵州榕江县“村超”的中场休息哨声响起,汉、侗双语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引发全场5万名观众大合唱,这种现代足球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表达兼具生命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村”字头文体活动的出圈出彩要积极从优秀乡村文化资源中寻找答案,因地制宜激发和保护传统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围绕“兴”字做文章,打造文旅产业增长的“驱动器”。“村”字头文体活动与当地的旅游、产业、农业、就业等形成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让不少村寨吃到了发展“红利”。2024年国庆假期,“村超”举办地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作为全国首批篮球城市的浙江诸暨市去年举办的“村BA”场场火爆,既为当地夜经济小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要让“村”字头IP活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自嗨层面,还需要勤包装、善营销、懂吆喝,只有这样,才能使“村”字招牌从“出圈”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从“乐子”到“路子”。(作者:张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