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时事 >>  正文

【新闻随笔】今天,我们为何探索太空

发稿时间:2024-10-23 16:14: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田勘 中国青年网

  【新闻随笔】

  作者:张田勘(科普作家)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五大科学主题包括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这些科学主题广阔深远且气势恢宏,既有深邃的哲学高度,也是具体而可触及的,与人类命运、未来以及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宇宙的起源,银河系、太阳系以及地球的形成,到生命的形成、生命的宜居,再到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五大主题、17个优先发展方向看似各有不同,实则本质上互相关联、渗透和影响。

  毋庸置疑,有了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形成,才有地球和地球生命的形成。空间和地外生命探索的终极意义其实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中,让人类更好地生存、更舒适地生活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提起具有文明多样性的宇宙,很多人想到的或许是以《三体》为代表的科幻小说。在茫茫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类似地球这样适宜生命和人类居住的星球?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生命存在?如果存在,他们是否也经历了像地球上的生命一样的演化历程?他们的生存是否与人类不同?是否也创造了如同人类一样的文明?这些问题的意义不只是科学幻想。研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太阳和其他星球的关系,探寻宇宙中是否还有像地球一样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以及地球生命在太空中是否能够生存,将为人类开辟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能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自身、认识人类文明。

  有关地外生命的科学研究一直在进行。有科学家提出,“银河系适宜居住带”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3万至3万光年。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银河系中至少有1亿颗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包括有适合的温度及化学条件。既有研究也表明,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低等的初级生命在地外行星上有可能生存。

  回顾地球的历史,鱼上岸和猿下树是生命演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前者在适应环境的尝试中演化为陆生动物,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后者在下树后演化为创造宇宙间璀璨文明的人类。今天,我们探索太空,获得更多的发现,也是在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空间科学聚焦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研究,有可能为人类找到新的家园。通过改造和改善其他星球的自然环境,如改善微重力、高辐射、低氧或无氧等困难条件,人类将可能移居新的星球。这一过程也将是协调人类需求、技术发展和外部环境矛盾的过程,决定着我们能否让另一个人类的栖息地更宜居、更温暖、更美好。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3日 02版)

原标题:【新闻随笔】今天,我们为何探索太空
责任编辑:朱浩天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