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评论 > 时事 >>  正文

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写好防灾减灾大文章

发稿时间:2024-08-07 14:31:00 来源:大河网 作者:夏强 中国青年网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被称为“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唯大。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确保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

  健全制度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山东、河南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极端天气时常出现。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

  数字赋能,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当下,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防灾减灾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利用无人机检测旱涝情况,实时传回图像,据此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数字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病虫害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强化田间管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眼下正是盛夏酷暑的季节,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要坚持“旱涝两手抓”,对于洪灾地区来讲,要紧紧抓住“救”这个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区来讲,要及时调配水源,做好旱情保墒,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努力将粮食受灾减少到最低程度。

  牢记“国之大者”,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粮食是民生之本,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须臾不可忽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深入推进粮食领域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河南、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要主动扛起农业大省的责任和担当,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做好防灾减灾这篇大文章,为丰盈大国粮仓作出新的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夏强)

责任编辑:朱浩天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