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评论 > 时事 >>  正文

【地评线】走好“三步”,让“土特产”成为“香饽饽”

发稿时间:2023-10-18 17:23:00 来源: 西安网 作者:谭仁娟 中国青年网

  金秋时节,三秦大地迎来丰收季。稻田间、果园中、农产品加工车间里,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10月10日 《人民日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写好“土特产”大文章是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依据本地气候、土壤、水质、历史人文传统、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所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找准“土特产”,实现产业兴旺发达,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上见成效。让“土特产”成为“俏手货”“香饽饽”,还需要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不仅要有好味道、鲜明特色,更需要成为叫得响的招牌,方能增强“土特产”的辨识度,不仅能让乡村更好地“走出去”,更能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点亮亿万家庭美好未来。

  “土味”浓郁,让“土特产”飘散“家乡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劳动力走出去,导致了乡村人才力量的短缺,同时,外出打工、创业、求学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成为带动“土特产”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走出去”的本土人才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乡村“土特产”的代言人,首先就要在唤起乡愁、刺激消费上下功夫,着力让“土特产”的“土味”更浓郁。“土特产”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禀赋,要通过打造独有乡土文化的“文创产品”,赋予“土特产”新内涵,也需要让“老味道”成为最好的“家乡味”,飘出最浓的“幸福味”。

  “花式”营销,让“土特产”成为“热销货”。因地制宜,探索“土特产”发展之路,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销售,只有让“好产品”变成“好收益”,才能让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动新阶段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党员干部要创新宣传方式,既要让“走出去”的本土人才在流动中成为“流动宣传员”,也需要借助直播间、电商平台、“土特产”活动等,多个方面促进产品的宣传,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让“土特产”成为“热销品”。

  “质量”升级,让“土特产”亮出“金招牌”。“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要真正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写好“土特产”大文章,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要着力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坚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质农业,不仅能让“土特产”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擦亮“金字招牌”,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让消费者“不怕买”、销售者“不愁卖”的良性循环环境,成为“土特产”持续发展的动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写好“土特产”大文章,要敢于把“蓝图”变成“梦想”,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人民群众唱好“主角戏”,让更多乡村工匠、实用专业人才和特色产业带头人成为强支撑,齐心协力,让乡村支柱产业在广袤乡村漾起无穷活力。(谭仁娟)

责任编辑:朱浩天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