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墙绘、法治大道、法治驿站、法治休闲景观长廊、法治人物雕塑群……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长沙县“法味”渐浓,呈现出法治乡村建设的新活力、新生机。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长沙县将法治力量注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助力乡村振兴。(9月14日人民网-湖南频道)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面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振兴”,要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就需要法治护航,才能更好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让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既要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也要引导更多法律人才走向乡村振兴一线,更需要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让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成为一种新常态,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基层治理环境,坚持以理服人,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坚持法治引领,让干部发挥好法治带头人作用。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促进乡村振兴,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法治护航。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党员干部要发挥“法治带头人”的作用,遵纪守法、处处做好表率,带动身边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解决乡村问题中,推动“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字之变”的背后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让乡村治理工作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引导群众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之中。
坚持法治保障,让法治成为乡村治理一股新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法治保障,就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治理生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既要依法办事、公正执法,也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在意的热点话题、焦点话题,引导群众合法处理各种问题,不仅能让法治更好地融入乡村治理,更能构建和谐乡村。同时,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身边的“调解员”“暖心人”,既要主动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也要用好法律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遇事找法成为基层治理中的一股新风。
坚持法治护航,让乡村治理在法治轨道内运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护航乡村,就需要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新方式,为乡村治理拓宽新渠道,不仅能更好地宣传各种法律知识,更能通过线上平台,运用法律知识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促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言行,擦亮乡村治理的法治底色。
织密织牢法治“保障网”,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快速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谭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