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怎样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未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问题,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质量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提升人口质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建设现代化国家人是第一要素,没有高质量人口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然而,我国的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2021年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略有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要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人口的高质量为依托,高质量人口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是维护国家人口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把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4亿人口,随着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加,去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8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约半数为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应对老龄社会的有效办法一是提倡多生育,二是注重人口质量。目前许多地方相继推出了优生优育的政策,有的延长生育假期,有的实行多生奖励,这些优生优育政策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调动人们的生育积极性,还是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从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到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推动释放生育潜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些措施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奠定了基础。
不断优化人才机构,为现代化国家建设蓄势赋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2022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1.6%。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现代化国家,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人才创造财富,人才赢得未来,没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建设现代化国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用人才支撑强国建设,国家才会有美好未来。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国家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有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提升人口质量,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共同答好人口国家安全这道必答题,早日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社会愿景。(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