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时事 >>  正文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食为政首,牢牢端稳“中国碗”

发稿时间:2022-11-17 17:22: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作者:塞秋 中国青年网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大踏步向前,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粮食进口到粮食出口,产生了历史嬗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视为“国之大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奖农业科学家,注意土地增量,不断丰盈大国粮仓,较好地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将中国碗捧在自己手中。

  努力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当前世界粮食正在形成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出警告,世界正面临着粮食短缺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责任大国,应该体现出大国风范,与世界各国共克时艰。“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在构建人类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当下,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不能缺席。在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会“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而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言必信,行必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研发出自己的“金种子”,让中国杂交水稻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团队曾经创下亩产1500多公斤的世界纪录,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希望我们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继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早日研发出更多的中国“金种子”。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不可小觑。“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如果说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那么种子则是粮食之母。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杂交水稻技术领先,而有些种子还需要进口,还存在着“卡脖子”问题,农业科学家们必须奋起直追,早日实现我国种业的自给自足,这是一种历史责任,责无旁贷。

  向土地要粮食,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我们的土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可耕地面积并不很多,全国不到20亿亩,为此我国划出了18亿亩的土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是稀缺资源。这些年随着新农村、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土地被蚕食的情况,有的旧村改造后不能及时复田,有的开发区开而不发,致使一些土地常年撂荒,这个问题必须纠正。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离开了土地的支撑,粮食生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我国要端稳自己的饭碗,必须向科技要粮食,藏粮于技;必须向土地要粮食,藏粮于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在满足粮食自给的同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作者:塞秋)

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食为政首,牢牢端稳“中国碗”
责任编辑:朱浩天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