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变化的春运,蕴含中国的发展

发稿时间:2018-03-02 14: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了解,“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追溯春运的发展历史,虽然铁路发送旅客数量不是最多,但却最吸引人们的眼球,因为火车适用于各种距离的长短途运输,更多的承载着“游子”对家的思念。近年来,中国铁路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绿皮车”早已被“空调车”取代,高铁动车已经成为老百姓出行的首选和铁路春运的主力军。铁路春运已经从“一票难求”发展为“说走就走”,中国春运买票难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旅客的回家之路变得便捷通畅。

  近40年的春运,见证了中国铁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数据显示,2002年,铁路春运发送旅客1.3亿人次,2018年,铁路春运预计发送旅客3.89亿人次;2002年,从兰州到上海有3趟车,运输品种只有“K”“T”字头,最快历时28小时4分钟,2018年,从兰州到上海增加到8趟车,运输品种包括“K”“T”“Z”“G”字头,最快历时10小时29分。从铁路运输能力上看,1980年,铁路运营里程5.33万公里,客运量9.22亿人次,货运量11.12亿吨;2017年,铁路运营里程12.7万公里,客运量30.39亿人次,货运量29.18亿吨。

  近40年的春运,见证了铁路部门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候车室彻夜排长队买票,到现如今的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及电话订票,自主购(取)票机取票;从窗口现金交易,到现如今的银联交易,支付宝、微信第三方电子支付;从硬板火车票到现在的蓝色磁介质车票;从人工检票验票到闸机自动通行,再到现如今的“刷脸”进站;从满足旅客“走得了”到满足旅客“走得好”,再到现如今的“让旅客体验更美好”,伴随着铁路部门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春运旅途已是暖流滚滚、春意融融。

  近40年的春运,见证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人们对出行的要求是能买到票就行,现在人们出行首选的是卧铺、高铁动车;过去车厢内人满为患、难以通行,旅行生活就是聊天、打牌,现在人们在旅途中可以随时享受WiFi无线上网,在书吧、茶吧、酒吧享受休闲的旅途时光;过去方便面是人们乘火车时的餐饮标配,现在人们在火车上可以享受不同价位的亲民套餐,更可以点外卖。

  这些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变迁的步伐,更是铁路部门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王龙)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