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思想者 >> 正文

“合作共赢”理念的时代叙事

发稿时间:2025-07-20 10:28:00 作者:张玉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期,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将“中国-中亚精神”概括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中国与中亚友好合作明确了方向。新时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汇聚了万隆精神、中法建交精神、金砖精神、丝路精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阿友好精神等一系列外交精神,这既是中国外交理念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国与国交往的精神纽带,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引领国与国友好交往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炼总结的一系列外交精神,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是长期以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友好合作、文明交融的思想结晶,又为当前及今后各方合作共赢、相互成就提供了经验和原则指引。

  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为国与国友好交往奠定基础。中国-中亚精神等都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为前提,这意味着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要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任何一方都不应干涉对方内政,不得损害对方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

  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国与国深化合作指明方向。中国-中亚精神等都强调互利共赢,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主张不断扩大各方利益交汇点,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为推动中国同各国关系深入合作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强调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为国与国增进友谊注入活力。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阿友好精神等表明不同文明可以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开放包容、文明互鉴契合了各国友好相处的普遍愿望,为加强国与国深厚友谊和互信凝聚了共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国际关系面临重大变化,个别国家坚持冷战思维,重弹阵营对抗、军事胁迫老调,试图以其制定的原则和规则“规范”当代国际关系,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倡导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总结提炼与各国友好交往的经验原则,不仅为中国与相关国家互利合作提供思想指引,也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价值导向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精神,不仅包括国与国交往原则的深入思考,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回应了中国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求平等、促变革的强烈意愿,为各方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价值导向。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空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金砖精神和丝路精神,既总结了金砖机制和“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的经验要义,也反映了中国同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迈进的共同愿景。

  一方面,顺应世界多极化时代潮流,构建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当前,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积极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增加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金砖精神和丝路精神都倡导开放、包容,成员国或参与方积极以建设性方式推动现行多边体系改革,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更具包容性。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采取了在5个创始成员之间均分股权和投票权的创新分配方案,为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更具公平性和包容性的全新选择,对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赋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破解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高举关税战“大棒”、大搞“小院高墙”、筑墙设垒,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金砖精神和丝路精神都指向互利共赢,倡导各方跨越“零和博弈”迈向“共赢共生”。金砖机制和“一带一路”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平台,聚焦互联互通、减贫、发展筹资、能源和粮食安全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需求,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解决南北发展失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思想指引

  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但全球南方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阿友好精神、中国-中亚精神等均强调不同国家和文明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并将合作目标锚定于“共同现代化”,不仅深化了双边或区域合作,更对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中国将同各方从这些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为各国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更强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张玉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0日 03版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