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评论 > 财经 >>  正文

用基金业绩评判“机构抱团”不妥

发稿时间:2021-01-18 15:55:00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周琳 中国青年网

  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

  “逻辑千万条,赚钱第一条”,业绩好,说什么都有听众。于是,在“机构抱团”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下,很多人乐于用基金业绩来评判“机构抱团”的合理性。

  赞同抱团的人认为,各国股市抱团炒股的现象很常见,近来A股的抱团说明“好东西人人都爱,就该热卖,贵也值得”。无论是2013年抱团成长股,还是2015年扎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股,基金投资赚钱才是硬道理,没必要纠结短期估值。更何况基金持股比例没有违规,资金抱团在业绩确定性强或预期充分的行业龙头股避险和“取暖”,是“英雄所见略同”。

  反对的人则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代客理财”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抱团名义上是主动管理之举,实际上“行被动投资之实”,跟风抱团不同板块,轮流做业绩冠军,一时赚得盆满钵满,却未履行管理人的选股、调仓和择时义务,反而推高估值泡沫,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与往年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机构抱团行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抱团未集中在“白马股”,也未拉指数,仅涉及新能源车、白酒、医药等少数行业龙头公司;二是抱团集中度高。国信证券根据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4100余只股票池中,所有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前400只重仓股市值占全部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达93%,目前机构持股已非常集中,并且有更趋集中的特征。

  是A股优质资产太少导致机构抱团?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2019年以来,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场对新股供给产生良好预期,从诞生近20年的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可见一斑。10年前以金融、地产股为支撑的沪深300指数,如今前5大权重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更加丰富,优质标的明显增加。这还不算,截至1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477家上市公司的2020年报业绩“预喜”,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一半还多。市场没有理由为优质标的发愁。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琳)

原标题:用基金业绩评判“机构抱团”不妥
责任编辑:张子源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