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看中国经济】全面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稿时间:2016-10-21 11:1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青年网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如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但是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品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企求的理想状态是两者的平衡,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个平衡?

  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土地和技术上的增长和进步比较缓慢,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函数的制约主要来自供给侧,萨伊提出的市场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个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然而萨伊定律赖以建立的一些重要假设条件(充分就业、市场的自我调节会避免生产过剩、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等)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末渐趋成熟以后所发生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的大量出现而遭到质疑,第一世界大战后19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更加深刻地暴露了这些问题,凯恩斯主义应运而起。

  凯恩斯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提出“有效需求”原理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未充分就业均衡”等核心概念,重视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干预,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促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和稳定。

  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诱发,世界资本主义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其内在原因,一是技术进步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利润)最大化导致失业增加;二是经济扩张导致能源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三是政府行政开支增加导致企业税赋加重等等,美国依靠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逐渐陷入困境,原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能有效挽救深陷停滞与混乱的美国经济。里根政府转而奉行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重新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增长率主要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有效使用,主张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减税、减少管制、收紧银根成为里根经济政策的基本要求,显示减税可以增加税收的拉弗曲线表达了这一政策的核心思想。

  里根的经济政策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滞胀危机,经济开始复苏,后来一些学者将里根的供给方面经济政策称为“里根经济学”,被认为是“供给侧经济学”的起源,但是这种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带来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实体经济衰落和经济泡沫化等问题,从长远的发展上看压抑了社会的总需求,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当前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在理论上貌似可以参考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供应主导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其他经济增长理论,但是实质上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首先,中国当前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供给与需求的辩证统一关系,反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马克思曾经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供给与需求保持相对平衡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阐释,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如何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

  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下滑,中国政府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是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取得了效果,但是也带来了诸如房地产库存偏高、中低端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涨、产业升级面临严峻考验等复杂问题。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现实背景下,再沿用刺激需求来支撑经济增长的政策已经难以为继。为了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中央提出了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这是对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精准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其次,中国当前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反对只注重市场而忽视政府。

  正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客观的基本方面一样,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调控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客观的基本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强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另一方面,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须遵循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出新的有效供给;也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营建好要素市场、完善市场环境,为创新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中国当前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提高供给质量和推进结构调整的辩证统一关系,反对只注重提高供给质量而忽视推进结构调整。

  解决经济关系中供给侧的问题无疑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但是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必须推进结构性调整,这是因为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上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特别在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供给侧一旦实现了突破性的创新,市场经济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从世界范围看,结构性改革对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来讲,都是必须走上的路,必须迈过的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打好这一仗,首先要坚持大政方针不动摇,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要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更好的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这三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形成共识,积极稳妥的制定战略规划,千方百计的抓好具体落实。(何之)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