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幻灯片 >> 正文

冯定:大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稿时间:2024-12-10 14:34: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冯定1926年入党,1927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次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文化运动。1938年他到达新四军军部,负责党的宣传教育和干部培养工作,是新四军中唯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定说过,我们是在行军打仗中一步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的。他在抗战时期大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通俗哲学的开拓者之一

  在我们党内的著名哲学家中,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者,主要有3位重要人物:艾思奇、胡绳和冯定。他们的哲学研究都起步于抗日战争前期,其通俗哲学著述推出较早且成就卓著,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青年人。

  冯定撰写哲学文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俗化,向老百姓特别是广大青年介绍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解剖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病,分析人世间各种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勉励承担着社会责任的青年奋斗自强,参加抗日战争,建设新的国家。1937年,他在《哲学的应用》一文中说,从前的旧哲学好像鹫,只在人迹罕至的绝顶上回旋,不过问人间事;新哲学是人类有史以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近代各种科学经过“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丹”,同时又是领导科学继续前进的“明镜”。新哲学既告诉人们宇宙、社会是什么,又教会人们怎样去认识宇宙和社会。不但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基于这样的理念,冯定努力向人民群众开展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他写下的大量通俗哲学文章,为其抗战胜利后撰写代表作《平凡的真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哲学的主要创建者

  冯定抗战时期哲学著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反复给青年讲道德修养,以德立人。他在1937年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青年应当怎样修养》。这本6万多字的小册子很受青年欢迎,一版再版,被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哲学的开山著作之一。

  冯定讲道德修养的著述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伦理,放眼世界大势向青年讲修养的重要,将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论述,具有宏观视野。他讲青年应该怎样修养,就是让青年人“明白宇宙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去推动时代的轮子,尽一份‘人’的责任,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人生的最大愉快也就在这里了”。二是从分析青年烦恼和苦闷的根源入手,既揭示世界大大小小的矛盾、社会各色各样的矛盾和青年生活重重叠叠的矛盾,又帮助青年明白矛盾底蕴、探究解决方法。其著述不回避青年最为关注的恋爱婚姻、私生活和赡养父母等问题,积极释疑解惑,被称为青年的知心朋友。三是紧密联系现实引导青年做时代英雄。他谈到广大青年爱慕的英雄问题时说:英雄这个词,在大变乱的年头对青年很有吸引力,不少人都想“英雄一下子”,但怎样认识英雄、学做英雄呢?英雄是历史的产物,各时代有各时代的英雄。英雄并非命运注定,只要能够顺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谁都有可能成为英雄。中国急需进步的英雄,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最主要的便是民族英雄,凡是能看清当前的情势,能适应大多数民众的迫切要求,能消除中华民族的大危难,这便是中国真正的英雄。”冯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讲人生修养,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哲学。

  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

  项英向陈毅介绍冯定时说,该同志是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冯定之所以不可多得,就在于他干工作非常认真踏实,善于思考问题,将哲学理论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1938年,他在撰写的文章中说:哲学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是大事和小事中都存在着的,然而在斗争尖锐的时候,内容更充实,现象更丰富,也最易使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努力求进的一个绝好机会,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努力理论,也应该在努力理论中力求实践,这样才不愧为现时代中的一个好战士。这正是冯定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照。皖南事变后,他担任抗大五分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敌后规模最大的干部学校。当时有一位同志热情地请求进抗大五分校学习,具体部门负责人怀疑其是托派,不让他进校学习。冯定知道后说:这个人坚决要求进来,就让他来吧,他是托嫌,怕什么?抗大是熔炉,就是托洛茨基这位仁兄要来,我们也不怕。这位同志进了抗大,后来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在冯定等人的组织领导下,抗大五分校为党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 适应了抗日武装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者石仲泉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3日 16 版)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