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推荐
“读书无用”,不过是句气话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1-12-15 14:48:00    中国青年网

核心提示】社会要反思这种“怨言”,公权要正视这些民意,但对于尚能读书的孩子来说——知识,迟早会炼成一把利剑,总会有用得着的一天。

  邓海建

  9年前,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当儿子大学毕业,韩培印发现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韩培印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倾家荡产上大学、挤破脑袋找工作,而成为高薪的“精英者”毕竟凤毛麟角,上大学到底值不值,还真是个现实的问题。如韩培印等人的感慨,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也因此,“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样的学生多是农村考生”——此般新闻才会一波波地引发社会反思。

  “读书无用”,笔者以为这是句气话。因为“读书无用论”其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元辩题,有时甚至是个伪命题。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早就提出过“以此言之,何学之有”的疑问;及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读书无用论”曾甚嚣一时,恐怕也没有人敢抹杀教育对于国家振兴的引擎意义。

  一些人存在“读书无用”的想法,只是针对高昂的教育成本与激烈的就业压力而产生的一种片面看法。诚然,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就业岗位稀缺,就业的实质性矛盾凸显,造成文化知识“为稻粱谋”的物质化功能更为孱弱,“读书”可能反而耽搁了低层次就业的机会。但是,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不是“读书”的原罪,恰恰相反,它们皆需要靠“读书”来解决。

  对于制度设计者而言,只有“多读书”,才能体悟教育财政的深远意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然而,正因为我们对“读书”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层层落实下来,一直未能实现这一基本目标,使得“读书”成为不少家庭消费中的“奢侈品”;对于就业岗位而言,不读书、光靠COPY,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挣扎在底端生产线,一旦机械化取代人工,就业环境更为紧张。读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症结,确实又与我们“读书少”直接相关。

  不仅如此,读书的“有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的改造上,无论是通达人情世故、抑或增益谋生技能,知识的价值都充满着“改变命运”的可能。就算市侩一点,功利而言,譬如美国乔治敦大学最近的一份研究证明:教育背景与收入密切相关,一位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美国人一生的收入是360万美元,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收入只有130万美元,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

  穷孩子读书不容易,读完后找工作也不容易,有些悲观失望的情绪自可理解。社会要反思这种“怨言”,公权要正视这些民意,但对于尚能读书的孩子来说——知识,迟早会炼成一把利剑,总会有用得着的一天。

编辑:杨雪 来源: 新华网
返回首页>>>
分享到:中青微博
我来说两句 203493参与)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