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为官者要敢于“棍打送礼人”

发稿时间:2016-07-13 14: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梁书》中记载着一个顾协“棍打送礼人”的故事。讲述的是顾协初任安都县令时,审理了一起皮毛作坊掌柜武同状告县衙差役蔡法度的积案。武同重掌作坊后,对顾协心存感激。某日带着二十两银子到顾家拜谢,恰逢顾协不在,遂留下银子离开。后顾协闻之,命衙役将武同抓来并重打二十大棍,把银子扔出户外。事情很快传开,此后再无人敢向其送礼。

  “棍打送礼人”,初闻之可能会让人感到没有“人情味”、有悖我国“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其实不然,礼之所至,情之所倚,以“送礼”作为普通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并无可厚非,可如今,“礼”被不少别有用心之人进行过度“包装”,成了谋求事业顺达、官运亨通的手段,亦成了不少官员掩盖贪腐受贿事实的“遮羞布”,令群众深恶痛绝。如此,今日为官者,应当学学顾协“棍打送礼人”,不仅是拒礼以示自身清正廉洁,也是向不正之风亮剑,更是向贪腐行径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

  为何要“棍打送礼人”?因为“送礼”之人,大多居心叵测、图谋不轨。他们打着“礼尚往来”的旗号,企图用金钱、利益、美色等换取官员手中的权,或混个脸熟,以谋事业发展的一路顺畅,或变相行贿,以求个一官半职的升迁,或跟风效仿,以期得到公平对待、利益均沾。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送者自然不愿也不会做“亏本买卖”,总希冀“小利换大利”。倘若最终事情没办成、目的没达到,翻脸不认人、“鱼死网破”也是常事。这般不安好心的“礼”,为官者能收吗?

  可如此显眼的“送礼把戏”,却总有官员辨不清、识不破。有的官员对“礼”来者不拒,收礼的大门一经打开,闻风而动者必趋之若鹜,久而久之官员“收礼”形成习惯、助长贪念,进而便会主动要求、开口索要,以致歪风愈演愈烈,最终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有的官员却是“识得破却忍不过”,明知收受礼品礼金是违规违纪行为,却依然管不住口、束不了手,秉着“少拿一点不碍事”“官不打送礼人”的错误理念,来个“被动收礼”。殊不知,今日收一厘,明日便会拿一分,积少成多之下也把自己送上腐败的不归路。众多铁窗中的自白告诫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多少贪腐者毁在“礼”字之上,被一批又一批的“礼品”给击倒。这般“礼”,为官者还敢再收吗?

  “送礼”与“收礼”就如一条绳上的蚂蚱,二者互为依存。堵住“收”的门,就没了“送”的路;斩断“送”的手,自然也就没有“收”的可能。因此,对“送礼者”和“收礼者”,不仅要打,而且要痛打。

  唯无瑕者可以戮人,唯自净者可以净人。凡是为官者,个人干净、清正廉洁,是从政为官的基本品格。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秉承干净的品性、坚守为官的底线,既不给自己任何收礼的理由和借口,也不留给任何投机取巧者“送礼”的机会和可能,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廉。对送上门来的“礼”不仅要坚决说“不”,还要敢于“棍打送礼人”,把其“送礼”的丑陋嘴脸、肮脏行为揭露出去,依据法律规定接受应有的惩戒处分,从而让“送者”望而却步,不敢再动“小心思”、打“小算盘”。

  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对“送礼者”的追责问责力度。“收礼者”罪不可恕必须得严惩,但对“送礼者”也不能姑息放过,纵容一个,可能就会助长“送礼”的风气,贿赂之风刹不住,贪污腐败亦难打尽。对“收礼”和“送礼”行为,必须一视同仁、从严惩处,坚决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江宇)

责任编辑:王翠玲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