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青年话题 >> 正文

把“不划算”的梦想变成真

发稿时间:2025-11-18 18:12:00 作者:宋亮亮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是安徽追梦动画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取名“追梦”,既与英文“Dream”谐音,也承载着动画人的理想主义——我们追寻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底那束不灭的光。

  小时候,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动画行业。大学选专业时,动画设计是报名人数最少的专业之一。或许还带着些叛逆心理,“别人都不选,我偏要选”。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决定,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求学那会儿,中国动漫正从二维转向三维,技术日新月异。毕业后,我去了武汉一家动画公司。那一年,我没赚到什么钱,最终黯然辞职回家。回家后,我反复问自己:动画到底是什么?我们做这一行究竟图什么?后来我想通了。动画是讲故事,是传递情感,是让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做动画,要有敬畏之心,也要有使命感。不是“做完就行”,而是“要让人记住”。

  于是,我去了深圳,加入了一家同样有使命感的公司,一待就是10年。这10年里,我见证了国漫的起起落落,也终于明白:我想做的,不是别人的动画,而是我自己的动画。

  2021年,我辞职创业,找来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那时我们既没钱,也没有办公室,最后找到一所高校,他们给了我们一间废弃的教室。追梦动画就这样起步了,追梦少年已成追梦青年,租来的办公场地冬天漏风、夏天闷热,但有电、有网,更重要的是有梦,那就够了。

  我们启动了第一个原创IP《机器人小Q》。为了设计这个机器人的形象,团队投入了大量心血,可市场却给我们当头一棒。原来,会做动画不等于能做出市场认可的动画。我们投入了时间和资金,却没有换来回报。为了养活团队,我们开始接外包项目,从最基础的做起,陆续参与了不少电视动画、网络番剧和游戏宣传片的制作。慢慢地,业务有了起色。

  2023年3月,我带着公司的4名动画师前往成都,参与《哪吒2》的动画制作。在项目中,我们负责太乙真人为哪吒和敖丙重塑肉身片段,以及土拨鼠形象出场片段中部分镜头的动画预演工作。这是一项基础但关键的工作。我们需要依据导演提供的静态草图和创意构思,深入揣摩角色的性格特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动画预演。这个过程涵盖了分镜头呈现、角色表情刻画、动作走位设计和灯光布局等环节,相当于制作出一份“动态台本”,为后续制作奠定基础。

  回想当初收到制片方邀约时,我们既兴奋又忐忑。团队把相关资料反复研读多遍,早已做好了死磕细节、反复修改的准备。如今,《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一切恍如梦境。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那一刻,我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唯有真正拥有自己的IP,才能实现一直追寻的梦。

  正如“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原创”二字至关重要。当下,我们也已再次出发,全力投身原创IP。这条路很难,没有资金,没有模板,全靠自己扛。我们正在推进的新项目,讲述的是“失败者联盟”,也就是那些“边缘人”用笨拙的方式坚持梦想的故事。这像极了我们自己,技术不算最强,资源不算最足,但我们有温度,有信念,有对动画最原始的热爱。

  有时候,我会想起当年在武汉出租屋里的自己。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你将来会成立自己的公司,参与制作大片,做自己的原创IP”,我一定觉得那是在做梦。可现在,我明白了:梦想不怕来得晚,就怕你从未开始。

  动画这一行很苦,很累,也很“不划算”。但如果你问我,后不后悔当年那个选择?我会说“不后悔”。因为正是那个选择,让我找到了这辈子真正想做的事。哪怕前路艰难,我也要把梦做成真的。

  宋亮亮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14日 05版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