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青年话题 >> 正文

找点想做的事,才是更好的休息

发稿时间:2025-10-10 09:43:00 作者:苍鹭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视觉中国供图

  在连续加班一个半月之后,我浑身肌肉酸痛,体温飙升到38摄氏度,昏昏沉沉睡了大半天,退烧后却依然没有力气工作。我窝在床上抱着平板电脑,把各个App都打开一遍后,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用一种理想的方式休息。

  这让我想起上个学期,心理学院一场关于“职业倦怠”的读书会。一位同事分享了他的自我观察:“我真的非常想在下班之后好好休息,可是就算能5点半按时下班,等6点多到家后,我的力气也只够躺在沙发上,不过脑子地看那些根本不在意的电视剧。”

  我又想到一些朋友形容自己家学龄前小朋友的样子:“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只要醒着就处于活跃状态,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不管是邻居家的宠物,还是幼儿园的小伙伴,都能让他们想要一起嬉笑打闹。”许多新手父母都对孩子的体力既欣慰又无奈。而每次听到他们的描述,我都对这些小朋友充满羡慕——羡慕他们的热情与活力,羡慕他们的好兴致和精神头。

  这种羡慕,在我卧病在床时达到了顶峰。我忽然发现,原来“好好休息”也是一件非常需要力气的事情。比如,暑期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会像小朋友一样去感受自然。初夏时,我曾连续一个多月在校园同一个停车场的顶层观察日出和日落,清楚地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随着季节而变化,也一次次遇到阳光在不同厚度的云层上晕染出不一样的色调。渐渐地,我开始在每次去停车场之前都和天气打赌,猜想这一次会遇到怎样的奇景,然后听着早晚高峰时路边汽车的声音,揭晓每一天的答案。

  去年刚入职时,我也曾仔细观察教学楼门口那棵高大的构树和一旁秀气的紫槐。看着构树的新芽从早春隐约萌出稚嫩单薄的一小片,到春末逐渐变得粗糙有质感并冒出花骨朵;也迫不及待地闻到紫槐花初开时那种朦胧清甜的香气。然而,今年8月开学后,虽然我仍每天经过同一个停车场,却越来越没有力气去体会与观察了。

  再比如,我大学时的一位室友,多年来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看电影,尤其喜欢在电影院里感受大银幕带来的视听震撼。10多年前读本科时,我就多次见到她为了喜欢的电影和影院早出晚归。这几年,我更是见证过她为了北京电影节花上整整一个周末预习片单、整理信息,根据电影的吸引力、放映时间、影院位置与路况、抢票难度等因素列出多个计划,并按优先级排序。抢票时竭尽全力,最终享受充实而圆满的观影体验。除了周末,她还会在电影节期间的每个工作日晚上都看一部电影。

  对她来说,这份休息不仅是坐在电影院里体验角色的故事与情感,还包括制定计划时的运筹帷幄、抢票时的随机应变——那种刺激感与成就感,都是休息的一部分。她曾说,电影是她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留给自己的最后一片可以无拘无束做梦的空间。大概,为北影节所做的详尽功课和酣畅淋漓的抢票过程,就是她一路奔向这个空间的脚步。而她为了守护这片空间所付出的努力,除了在电影节赶场和平时看电影外,还包括主动为工作和生活设定边界,用心安排并保护自己的休息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有效的休息,往往不是被动地“什么都不做”,而是积极地选择那些能让我们身心都得到恢复的活动。就像我去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或者朋友精心策划的电影节计划一样,真正能让人神清气爽的休息方式,往往都有些“费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和力气,为自己创造真正的恢复空间。也许正因为最近开学以来,工作和生活太过杂乱匆忙,我才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该怎样去休息。于是,当我不得不停工时,除了刷手机和平板,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因为这种迷茫而感到焦躁不安。

  真正的休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它要求我们了解自己的需求,主动设计适合的活动,坚持为身心健康投入时间与精力。当我们开始用心休息时,会发现,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活动,其实正是我们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光时刻。留些力气,好好休息,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生活的每一个可能。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苍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0日 05版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