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知道我是漫画编辑,都觉得我很幸运,能把热爱的事物作为工作。这时,带着恶作剧的心态,我总会补充一句:其实我最早是当幼儿园教师的。幼师和漫画,听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这条有些曲折的职业轨迹,是一条由我自己踏出来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我大学的专业是学前教育,这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初中时代,我是学校里的美术特长生,加上从小就喜欢看漫画,梦想就是未来能从事动漫相关工作。然而,到了高中,一个现实摆在了我的面前:学美术不仅费时间,还费钱,家庭条件很难支持我参加艺考。在爷爷奶奶的建议下,我半推半就地走上了幼教这条据说“稳定体面、好找对象、适合女孩子”的路。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还算不错的幼儿园,收入、环境都没什么好挑剔的。但没干多久,我就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幼儿园的节奏太满,每天面对一群小朋友,总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觉得缺少能和自己相处、放飞想象力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我对漫画的执念从来没有消失过。于是,在工作的第三年,我从幼儿园“裸辞”,开始了转行的努力。
起初,我频频碰壁,毕竟自己既没有对口学历,也没有相关经验。但是,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硬着头皮去找工作就是我唯一的选择。我给各个漫画公司发邮件,在招聘网站上看所有带有“漫画”关键词的岗位,还动用了同学、网友的人脉关系。最后,靠着一点点运气,我终于成功入职一家头部互联网漫画平台——旗下的外包人力团队。
外包的工作并不好干。薪资低、任务重不说,我们和正式员工明明在同一栋楼办公,却连能在食堂吃饭的工卡都没有。但我仍然很开心,因为终于能近距离接触到漫画行业。改稿、协调、排期、跟进……外包岗位要干的活虽然杂,但也正因为什么都能接触到,我慢慢摸清了漫画编辑这个岗位的门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个挺特别的优势——能和新人作者相处得很好。其实,很多刚入行的原创漫画作者年龄都偏小,心理年龄可能还要更低,不乏各种“中二”表现。这时,我过去当幼师练出的耐心,便意外地派上了用场。
两年后,我本打算离开外包公司,看看能不能在其他平台找份正式工作,没想到,部门主管竟然专门找我谈话,以转正为条件邀请我留下。他说,看得出我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学习能力也很强,尤其善于和年轻作者沟通。我当然答应了,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哪怕起步晚了一点,只要真心投入,行业还是会回馈你的。
正式入职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公司唯一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编辑。其他同事要么是美术生,要么学的是数字媒体、计算机等专业,我这个“前幼师”在他们中间显得很不搭界。正因为如此,我对作品和工作的处理方式会更不一样,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顾虑。时至今日,我已经负责过多部原创国漫作品的连载与发行,在行业里有了一席之地。
说真的,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第一份幼师工作有多么“失败”。虽然那并不是我真正热爱的职业方向,但它让我学会了照顾别人,也让我攒下了换一条路走的资本。回头看,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段“缓冲带”。在那个阶段,我有工资、有社保、有社会经验的积累,同时也在逐渐摸清自己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不是所有人一毕业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某种程度上,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不亚于“找到心中的热爱”。
所以,我想对所有新近毕业、准备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说:如果第一份工作和你想象得不太一样,不必沮丧。这份工作不是你的终点,而是你走向更远未来的起点。
我身边有朋友第一份工作就进了互联网“大厂”,却越干越没精气神,把自己搞得很痛苦。也有人当年毕业即失业,只能暂时在文青扎堆的咖啡店打工,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创公司。真正拉开距离的,不是你的起点高不高,而是你能不能保持一种向前的姿态,能不能在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积累。哪怕你现在做的是人生的“Plan B”,只要你心里还有“Plan A”,它就不会消失,它只是暂时整装待发,等你准备好了再重新启动。
我的经历证明:人生不是靠规划得有多完美来决定的,而是靠你怎么去回应那些“意料之外”的走向。我们都希望人生是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可现实往往是不断错过路口、走进小巷,甚至偶尔陷进泥潭。只要你没有停下,一路的见闻,都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梓飞鱼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