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青年话题 >> 正文

从容应对老龄化挑战

发稿时间:2025-04-01 14:58:00 作者:金鑫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青年养老观念的变化,是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互的结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2%,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养老压力加剧。同时,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养老负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从1982年的4.41人下降至2.62人,老年人口抚养比由1982年的8.3%升至2020年的19.7%,“421”家庭成为常态。这种人口结构转型不仅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经济基础,也倒逼年轻群体突破传统生命周期理论(即年轻阶段因收入较低、支出较高而较少进行养老储蓄)的局限,更早、更主动地规划个人养老资源。

  政府和市场协同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自主规划养老的金融工具和政策支持。近年来,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2018年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发行、2021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丰富了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政策与养老金融市场的相互促进,推动年轻群体养老观念由“被动等待”向“主动筹划”转型。

  然而,年轻人将这一观念转化为行动,受收入水平、负债率、心理距离感等因素制约。对此,应从人口政策与青年发展视角,构建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体系。政府层面,应制定分年龄、分地区的养老规划指引,落实个税递延优惠,鼓励在职场早期参与个人养老金,推动企业年金普及。社会层面,应强化养老金融教育,通过新媒体、企业培训等多渠道精准推送养老知识,动态监测并因地制宜优化政策,优化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规划。家庭与个人层面,应倡导“养老规划账户”制度,引导青年将养老意识转化为长期、稳定的财务行动。同时,发挥市场力量,丰富养老产品供给,提供更灵活、安全的养老投资选择,构建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青年从“养儿防老”向“自我养老”转变,从“临近退休再考虑”向“年轻即储蓄”转型,推动构建“政府+个人+市场”的多元养老模式。未来,随着养老政策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加速推动养老保障模式的升级,使青年群体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时更加从容。

  (作者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金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30日 04版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