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理解青年需求 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发稿时间:2024-07-31 09:42:00 作者:张衍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青年与时代同向同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青年群体的参与和贡献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引导、鼓励青年奋发向上,社会各界还需从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入手,理解其各个层次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他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青年群体的需求,可以从生理和安全、爱和尊重、自主掌控、自我实现四个层次分别展开讨论。

  就物质条件而言,当代青年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与之前几代人相比,普遍属于“丰裕一代”。但是,生理和安全需求依然是年轻人的基础需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青年在就业、收入、住房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现实压力。与此同时,部分青年在转型压力下,会认为自己的社会流动机遇不如父辈、付出与收获不匹配。

  除此之外,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青年处于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爱和尊重是青年的核心需求。身处当代社会,青年群体一方面更强调自我表达和诉求、更关注与父母的客体分离,另一方面也因更擅长学习诸如互联网科技等新生事物,进而成为某种可以反哺父母的“知识权威”。在这一背景下,他们需求的是基于尊重自我独立人格的爱。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胜任、自主和关系3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掌控需求的满足,更能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步入青年阶段,年轻人往往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上学、第一次自己生活、第一次独当一面……在这一阶段,青年更需要自主和掌控感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以此形成“自主-动力-奋斗”的良性循环。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个体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可以有效消解部分年轻人生命意义感缺失、感到无聊无趣、缺乏意义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当代青年对于自我实现的理解更加广阔,不再受限于“学而优则仕”或是以金钱、地位论成败等特定观念。社会个体化的转变,使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内在感受,而这也正是自我实现的核心。

  针对青年群体的上述诉求,杨宜音等学者提出:可以从调整和平衡“需求-目标-体验”的个体社会生活动力系统入手,使个体获得积极心态,进而促进良好宏观心态环境。笔者则试图从另一路径出发,从干预社会宏观环境的角度入手,为更好满足青年需求、引导青年心态提出建议。

  首先,做好兜底保障,既有助于降低青年的生活压力,也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流动感。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加、国际局势不稳定等多重风险叠加下,青年群体的基本民生需求,如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必须得到坚实保障。与此同时,提供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大力创造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青年群体的平均收入水平、降低他们的生活压力,同样很有必要。

  线上线下并行施策,帮助青年构建新型人际网络,也能使他们有更强的获得感。针对线上空间,有关部门应持续开展网络治理、肃清不良信息网络传播、整治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现象,为青年群体营造干净良好的网络交友环境。在线下,针对部分青年群体过于“宅”的问题,各地不妨尝试建立更多符合青年交友方式和审美特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成功实践,如社交文化园林、社区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等“小而美”的空间,都已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点”。

  青年群体需要发展机会,社会还应为他们拓宽舞台,创造更多机遇。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设立较低的“年龄门槛”,使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求学时间较长、毕业较晚的年轻人在职业轨道上充满焦虑。如果对青年人才关注不足、“不论实绩论资历”,也会消耗他们的热情和工作动力。《决定》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其中特别提到“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相关问题的重视。

  除此之外,还需要看到:青年群体的年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充裕的“试错”时间,也只有让年轻人以这种方式成长,社会才能收获更高水平的人才。对此,我们还应给年轻人更大的容错率,赋予青年群体更多耐心,同时对那些表现出众的年轻人大胆任用,让他们拥有勇挑大梁的空间。

  社会评价体系的改进,对青年群体的获得感同样重要。如果社会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可能与青年的多维自我实现需求发生冲突,造成认知不协调,进而折损奋斗意愿。当前,中国社会正涌现出一拨“斜杠青年”,基于自身兴趣特长从事多种工作和活动,这正是年轻人试图改进单一社会评价体系的积极行动。另一方面,一些青年虽然只对一种工作感兴趣,但他们也希望在更加包容的社会评价体系中生活,拥有更多独特的生活与表达方式,如此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在其职业轨道上做出一番成绩。对此,《决定》也提出,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总体而言,通过体察青年社会心态,使其更有获得感,社会既能鼓励青年个体奋发向上,也能在青年群体之间塑造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改善社会整体宏观环境,更好满足青年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爱和尊重需求、自主掌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必将提高青年奋斗信念、激发青年内在动力,促进当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大展其才。

  (本文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社会心态特征与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3ASH004;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张衍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