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一些大学生招聘会不见大学生,问题出在哪儿

发稿时间:2024-06-14 09:59:00 作者:任冠青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随着毕业季进入尾声,不少大学生都在为找工作而焦急。自6月以来,全国各地也纷纷启动“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帮助就业生畅通就业渠道。

  图片来源:北青报

  而《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走访后,发现了一个颇为矛盾的现象—一些打着“大学生专场”名头的线下社会招聘会,却鲜有应届毕业生出现。多位毕业生表示,自己及周围同学很少有通过线下招聘会找工作的。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几乎从未获取过此类招聘会的信息。线下社会招聘会,似乎并未在助力大学生充分就业中发挥应有作用。

  从报道来看,这类招聘会之所以和毕业生之间会出现某种“割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宣传力度不足。有毕业生就直言,很多社会招聘会“默默无闻”,“往往是在网上的犄角旮旯才能看到”,导致很多应届生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其二,是一些活动在组织安排上比较杂乱无章,求职匹配效率不高。比如,有的招聘会只是打着大学生的旗号,却并没有多少适合大学生的岗位。再加上位置偏远,时间又与校招有所重叠,便很容易与毕业生渐行渐远。

  其三,是大学生对活动招聘方的正规性存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有求职者就表示,自己曾遇到一家公司以AI技术为由收取岗前培训费,疑似是招聘骗局。

  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再创历史新高。青年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供需匹配问题较为严峻。在此背景下,不少毕业生对线下社会招聘会“不感冒”,并非“不愁找工作”,而是缺少真正精准、靠谱的组织形式。

  事实上,如果组织得当,这类招聘会能够对校招、线上招聘等方式形成有益补充,减少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线下招聘的筛选和沟通效率更高,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双方对彼此有更直观的了解。而且,现实中,并非所有企业都有实力和契机进校园进行定点校招。在综合性的线下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可以有更多机会展现自身优势,增进与毕业生间的相互了解。

  对毕业生而言,参加社会招聘会也是扩充求职机会的一个渠道。一方面,校园招聘会所能容纳的用人单位有限,而且一般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如果错过了或是表现不够理想,可以在社会招聘会上探寻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求职App固然方便,但“海投”的命中率相对较低,在线下招聘会上全面展现自我,既有助于锻炼沟通技巧,也能够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问题,对线下社会招聘会进行“升级”,使其更好地服务毕业生就业。其中,最关键的是增强组织秩序,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对接更加精准高效,让双方都能有所收获。主办方在筹备阶段,既要尽量增加招聘岗位的丰富度,使活动真正“有料”,也应按照行业、专业、岗位、学历等做好划分,必要时可以分场举办,避免带来杂乱无章的负面观感。

  要增强这类线下招聘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不妨推动实现当地就业服务中心、高校等多方参与。如此,不仅方便对招聘方的资质进行必要审核,使应聘毕业生安心求职,也有利于通过广泛的宣传解读工作,让就业市场的供需双方充分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

  说到底,之所以出现“大学生招聘会上不见大学生”的现象,就在于其中岗位匹配度偏低,有效信息较少。只有让相关组织更加合理、更有秩序,才能增强招聘双方的参与热情,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任冠青)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