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搞调研不能只盯着明星企业

发稿时间:2024-03-21 09:34:00 作者:熊志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前不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助企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承诺》,要求控制对同一企业的调研频率,绝不让企业成为“调研样板间”“走访打卡点”。不让企业成“打卡点”,避免“嫌贫爱富”式调研,上海临港推出的针对性措施,让人眼前一亮,它体现了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坚定决心,也带出了一个真问题——如何在减少打扰企业的同时,真实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让优化营商环境不留死角?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为了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让政策的制定更有针对性,一些政府部门会选择深入企业调研,来到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但并不是走入企业,就能有所收获。作为重要的政企沟通方式,调研也是一门技术活,调研什么内容,选择哪些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学问。

  如果所谓的调研走访,只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当然发现不了真问题。同理,如果调研时嫌贫爱富,盯着那些明星企业、重点企业,所搜集上来的素材和信息,可能也会存在着失真的情况,无法反映企业需求的全貌。

  不是说明星企业不值得调研,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地区的“招牌”,明星企业无疑有着很强的代表性,透过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能观察地区营商环境的水温。但市场环境毕竟十分复杂,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大小规模的企业,面临的发展痛点是截然不同的。要让调研更加全面,让政策制定更加精准,就不能只盯着明星企业,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上。

  明星企业的影响力大,能调动的资源更丰富。经营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对大企业来说,可能并不存在。盯着明星企业的“样板间”,容易留下调研的死角,制定政策时视野被遮蔽。

  中小企业在审批流程、税费负担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反而更具有代表性。在进行调研走访时,政府与这类企业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换个角度看,频繁的调研,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尽管一趟调研可能就短短半小时,但为了展现自己的经营状况,企业往往得准备好几天。这意味着,成为“调研样板间”后,明星企业可能得投入大量精力到应付频繁的沟通中,时间成本高,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

  所以,要想让营商环境调研既能深入一线,掌握各类企业的真实需求,发现真问题,也能够减少对企业的打扰,就应该带着问题意识,去广泛地关注不同企业的情况。“样板间”要看,明星企业要走访,那些缺少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多去看一看,去深入了解它们的感受和政策诉求。

  总而言之,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找准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在深入调研之外,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制定政策才会更准确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才不会留下任何视野盲区。

  熊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