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管控不能超时、不得封门堵路:有的放矢让防疫更科学

发稿时间:2022-11-29 09:04: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1月27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426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有关部门除了通报疫情动态,还专门明确了高风险区的划定、管理、解封规范,并根据当前防疫政策,提出了一系列“不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具体而言,北京市对防疫工作提出的约束,包括不得拒绝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出舱的人员进入小区、村,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等等。此外,有关部门也要求专人保障居家人员的生活物资供应、对紧急就医人员特事特办、重点做好特殊人群兜底保障、积极回应群众涉疫诉求。

  近段时间,精准、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是各级有关部门反复要求的防疫原则。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公众对防疫政策的积极变化充满期待。如何在最新政策的指导下,将“动态清零”工作既不松劲、也不加码地落实好,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张“考卷”。此前,针对一些防疫工作中的旧有做法,群众反映较为突出,其效果也越来越难与最新的防疫形势相适配。二十条措施已经作出了统一调整。此外,近三年来,各地在防疫实践中取得的各种经验教训,也汇集成了一套可供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参考的“行动指南”。

  北京市的最新表态,获得了舆论的高度认同。其中涉及的管控区扩大、临时管控超时、硬质围挡堵路、治愈出院人员回家难、紧急就医人员出隔离区等情况,都是市民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有关部门对群众的诉求与担忧是清楚的,其政策指向也是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只是北京市的的表态,但在网上,不少居住在其他地方的网民也表达了认可与支持。毕竟,这些政策所涉及的民生需求,在每个受到疫情侵扰的地方都存在,“不能用硬质围挡封门堵路”这类规定背后,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识。

  关注新闻,不难发现:近段时间,对防疫工作提出类似要求的地方,远不止北京一地。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新政策的出台,对各地提出了“对标”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地政府确实收到了来自群众的涉疫诉求。在制定政策时,地方政府当然要兼顾好防疫和民生,不能有任何偏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稳妥、合理的做法,就是严格落实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疫情防控“九不准”等规范的明确要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各地之所以要严格落实这些规范,不仅是因为这些规范来自中央,有最权威的行政约束力,也是因为这些规范在形成过程中吸纳了最新科学结论,凝聚了最大民意共识。要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精准、科学、有效,各地要因地制宜、灵活施策,但不能绕过规范、脱离共识。因此,全国其他地方像北京市一样,对不正确的防疫做法明确说“不”,并对防疫过程中的民生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无疑很有必要。

  当下,有关部门结合民意,对防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释放了积极信号。执行层能否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决定着防疫工作的成色与质量,也决定着公众对政策的评价。只要能将科学、精准、有效的原则贯彻到底,防疫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摩擦自然能得到解决,我们也终将迎来对新冠病毒的胜利。(杨鑫宇)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