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暴雨中,“大V”和“小透明”一起呼喊

发稿时间:2021-07-22 09:03: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7月20日,在连日暴雨的袭击之下,河南发生一系列洪涝灾害。24小时内,郑州降雨量达到622.7毫米,远超“特大暴雨”的250毫米标准线。面对严重程度远超大多数人预期的汛情,许多市民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受困。其间,有火车、地铁在轨道上受困,也有医院、福利院等公共设施大规模淹水,不少地方纷纷发出急需救援或物资告急的讯号。一时间,全国各地网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场灾害之上。当地人发出的每一则求助信息,反映着汛情与救援工作的动向,也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

  对于一般的洪涝灾害,应急救援部门的力量足以应对救灾需求。但是,在这场堪称“史无前例”的暴雨面前,既有的应急救援体系难以避免地遭遇了局部性、暂时性的“击穿”。有关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完善、周全地顾及所有受灾群众与受灾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展开的民间互助,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这些互助行动,不仅让受灾者积极“自救”成为一种可能,也为求助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助力,为政府精准组织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20日傍晚,郑州汛情愈发严峻,#河南暴雨互助#的话题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受灾群众与受灾单位在话题中发布的各种灾情与求助信息,很快引起了众多网友的重视,得到了大量的扩散与转发。网友对求助信息的转发,不仅起到了为求助者“扩音”的作用,也直接让物资供需双方实现了对接,并传递了大量诸如“某处积水”“某处漏电”等有助于市民躲避汛情、保障自身安全的信息。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大V”,还是平时基本只和朋友互动,鲜少公开发言的“小透明”,都踊跃参与到了网络互助的进程当中。许多自身背景与救灾没什么关系的“大V”都直接把自己的账号当成了求助信息的扩散平台。众多风格、兴趣各不相同的普通用户,也纷纷“变身”互助志愿者,不仅积极帮忙转发,还会主动向求助者发送官方发布的救助信息,帮助他人甄别话题中求助信息的时效性。

  平时,有人习惯用“键盘侠”讽刺那些擅长在网上“开嘴炮”,却干不出任何实事的人。但是,危难之际,我们的网民用行动证明:即便远在千里之外,手中只有手机和键盘,人们同样可以怀着对同胞的关切,做出实实在在的好事。在民间自发形成的网络互助体系中,流动着的不仅是救灾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也是同胞之间血脉相连的热情与善念。

  当然,现有的网络平台在处理灾情信息和求助救援信息上,仍有改善的空间。譬如在时间的问题上,网络求助信息就常常存在滞后与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求助信息的发布者,都会主动在危机解除后删除求助信息,将公共空间“让”给更加紧要的需求。热心的人们愣是用着一个“借”来的功能,自发形成秩序,做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事。为此,平台运营方还应负担起与其价值和重要性相称的社会职责,积极开发新功能,为各种形式的网络社群互助提供更多便利与支持。

  此时此刻,此轮暴雨仍未结束,受灾区域的群众仍然面临汛情的威胁。随着各应急救援部门力量的配齐,政府救灾将更加充分、覆盖范围更广,与此同时,民间自发的互助力量与互联网对关键信息的传递作用,将继续帮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救灾工作。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