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妈妈带男童进公厕被吐槽:“方便”不该这么难

发稿时间:2021-05-11 09:00:00 作者:王钟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正要准备“方便”,突然发现公厕里出现异性儿童,你怎么看?最近,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爸爸带女童进男厕”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有多次遇见男童被带进女厕所的受访者认为,类似行为伤害了正常使用厕所的女性的权益。然而,也有带男孩的母亲表示,带孩子进女厕所实属无奈。

   这样的问题并不新鲜,却屡屡引发讨论,说明社会对家长带异性儿童时的如厕需求,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应对承接机制。首先要明确的是,争议双方的诉求都有合理性。女厕所是为女性服务的,男厕所是为男性服务的,这项基本规则并不因使用者年龄大小而改变。但是,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行为,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毕竟,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他们使用公厕时需要大人的帮助,由此防止不必要的尴尬甚至危险。

   儿童出行,很难做到完全由同性家长陪护。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很多家庭不止有一个孩子,如何在公共场所“带娃”的事看似是细枝末节,实际上也关乎社会对育儿的扶持与帮助。过去“独生子女”背景下可以勉强凑合完成的事情,现在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决不能再随意糊弄。

   公厕的运营状况和维护程度,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儿童性别意识的养成,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方面。儿童到异性厕所“方便”,不仅可能对他人造成冒犯,也不利于其形成性别意识。长此以往,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

   问题说了一大堆,解决方法说难也不难,那就是推行家庭间公厕和无性别公厕,这又被称为“第三卫生间”。真正的无性别公厕,不能像现在的公厕隔间一样,上下还留有空隙,给孩子偷窥甚至不法者骚扰留有隐患,而要尽可能实现封闭,让如厕者感到安全放心,也免除家长带异性孩子上厕所的尴尬。

   当然,改造现有的公共厕所,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支出,也可能给现有设施的使用带来不便。对此,不妨从新建立的公共设施开始,并将其明确为一项标准。对于既有的公共建筑,在进行装修改造时,也应遵循新的标准。

   2016年年底,国家住建部修订《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原国家旅游局也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

   但是,现实中,“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和使用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一方面因为有的标准不是强制性规范,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方是否遵循全凭自觉,即使是新建的公共建筑也未必设有“第三卫生间”;另一方面,即便有关方面按照标准修建了“第三卫生间”,在现实中为了减少管理成本,也常常闲置不用、缺乏维护,甚至常常大门紧锁,不少“第三卫生间”恐怕只为应付相关检查评比。

   公共厕所不仅具有一般厕所的功能,还具有公共性,是为了“方便”大众而服务的。因此,公厕理应不断完善服务,顺应社会出现的新需求和新趋势。如今,社会普遍接受了“第三卫生间”的理念,对解决家长带异性儿童如厕难的问题有着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第三卫生间”的标准与规划,绝不能让这项便利社会的措施止步于“执行难”。

   家长带异性儿童上公厕,由此产生争议和冲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问题止于争议而缺乏行动,只会沦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仗。当务之急是汇聚合力,推动“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尽快推广有价值、可借鉴的试点经验,督促厕所管理方尽到职责、做好相关服务,从而让家长坦坦荡荡地带异性儿童上厕所,也免去更多如厕者的尴尬与不便。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