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授课”机构沦为“售课”平台,不管不行

发稿时间:2021-02-24 08:41:00 作者:黄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日前,新华社调查发现,在日益火爆的在线教育培训领域存在诸多乱象,这不仅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也为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埋下了隐患。

  从这次披露的乱象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培训机构完全将教育事业当成了赚钱的途径,“授课”机构沦为“售课”平台:“花9块钱买10节课”“49元33节课,再包邮送教辅材料”“19元20节课,另享受价值499元大礼包”之类的广告语,不时出现在广大家长与学生的眼前,令人眼花缭乱,但这只是商家的套路。与其说这些从业者是老师,不如说他们是销售员,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把课卖出去,这显然与教育的本质相悖。

  为何这些“课程”存在很多问题,还有消费者相继掏出腰包?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些课程的营销方式很“高明”——通过极低的价格先把消费者吸引过来,等到消费者“上钩”,平台可以再逐渐推出高价课程。面对价格水涨船高的正规辅导课程,家长难免不会不对低价课程动心。

  有些商家看准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在广告上大做文章。据媒体报道,在线教育机构在拍摄广告时,请一些演员来扮演各种角色,老师、家长、学生、机构领导等角色都有呈现。面对如此“鲜活”的案例,不少家长也乖乖地进了商家的圈套。

  应当看到,最近几年在线教育行业“野蛮生长”,有大量资本流入,很多商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机构经营者具备育人的初心,甚至连入场资质都没有。据报道,有些机构里的教师属于无证上岗的情况,而按照之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即便是在线教育机构里的教师,也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如此要求,不仅是为了对家长与学生负责,也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尽量提高在线教育的专业度与公信力。

  对在线教育机构开展监管,不同于对一般市场主体的监管,还要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其中,提高从业者素质,明确门槛,增加专业性,是化解乱象的必要之举。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师,都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平台不能为了赚钱就让一些人“无证上岗”。

  与此同时,既然在线教育依托的技术平台是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监管机构的行为,也是理所应当的事。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与“黑白名单制度”,平台通过互联网接口动态采集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日志,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培训行为进行智能研判,对可能存在违规行为的培训提示告警。只有让在线教育机构时刻处于网络监管之下,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

  从现实中看,在线教育机构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这一领域的专业化、规范化也是大势所趋。当诸多乱象被清理后,家长、学生与教育机构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责任编辑:陈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