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上万年钙化滩遭踩踏,如何遏制游客的“跨栏”冲动

发稿时间:2020-11-24 09:00:00 作者:黄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又有游客破坏景区自然景观的恶劣事件被曝光。据多家媒体披露:有游客在黄龙景区马蹄坡段违规进入钙化地带拍照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黄龙景区对此表示: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该自觉保护好景区的生态资源和环境,遵守景区相关规定,争做文明游客。

  黄龙景区钙化沉积地貌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地貌的沉积年代可以上溯3万年,旅游文化价值与科研价值都是巨大的,而且一经破坏,难以复原,造成的损伤几乎是永久性的。这些美丽的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看到它们竟被个别游客破坏,大家当然有理由心痛与谴责。

  其实,面对这样的恶劣行为,多数人还是明白事理的,知道这样的事既不道德,又有违法的可能。因此,在相关视频中,网友打上了“像这种不文明旅游的人,就应该打入旅游黑名单,甚至可以拘留”的配文。从多数网友的留言中也能看出,大家对这种不文明行为可谓“零容忍”。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类似事件第一次出现在舆论场上了。2018年8月,在甘肃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有游客翻越护栏脚踩丹霞地貌拍照,甚至还有人公开拍视频“炫耀”,一度引起舆论的强烈愤慨。前不久,某网红违规进入陕西靖边的波浪谷丹霞地貌,也一度引起网络热议,即便是公众人物面对这样的事情,也不得不公开致歉。由此可见,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破坏难以复原的珍贵自然景观。

  但是,类似行为仍然屡次发生,让人不禁要追问背后的缘故。平心而论,排除极个别素质低下的游客的做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不妨分成两种情形来讨论。其中有一种情形,是涉事者出于某些现实利益动机,才对自然景观“下手”,比如有人破坏原始地貌是为了拍视频,在网上“炫耀”,为自己吸引粉丝与流量。例如,之前就有游客把自己踩踏甘肃丹霞地貌的视频发在网上,还有游客在溶洞里掰断了钟乳石,却“乐在其中”。他们并非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对个别游客破坏自然景观的处罚力度偏轻,换言之,就是违法成本过低。2019年10月,某游客掰断了两颗石钟乳,最后只被法院判处公开道歉并赔偿2500元。如此轻的惩戒恐怕很难起到警戒的作用。

  因此,为了防止类似事件重演,除了要加强对公众的旅游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外,最重要的举措,还是要从法律上提高惩戒的力度,将那些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让游客从内心深处不敢也不愿破坏自然景观。

  目前,我们可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文件来约束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具体来说,类似“黑名单”等制度,对约束游客行为还是具有长效作用的——那些不遵守文明规范甚至破坏自然景观的人,理应被拉入景区“黑名单”或纳入不诚信记录,景区有理由拒绝他们再次进入。只有上述举措落实到位了,才能更好地预防游客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

责任编辑:何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