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城区遛狗三次即捕杀:“灭火”还是“拱火”?

发稿时间:2020-11-18 09:31: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一场由“狗”引发的争议,让人口仅有40余万、归属于云南昭通的小县威信县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热搜。11月13日,威信县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告,表示将在该县城区禁止遛狗,遛狗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处50元至200元罚款,第三次则联系公安机关予以捕杀。

  消息发出后,没等相关规定落地,“爱狗人士”与“恨狗人士”的交锋,便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暴”。一时间,两派网友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威信县拟推行的养犬新规,也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纵观网络舆情,不难看出:不论是“爱狗”一方,还是“恨狗”一方,多数网友的发言都高度情绪化,因此颇显极端。其中,不乏有为此叫好的网友表示:“就该彻底禁止养狗”,将“地图炮”的炮口直指所有犬只饲主。与此相应,不少爱狗人士也倍感愤怒,甚至直接对当地有关部门破口大骂起来。相比之下,尽管网上也有分析相关规定合理性与合法性、为文明养犬这道“难题”寻找破局之道的理性声音,但其音量显然不足以与激烈的争吵比肩。如此场景,令人不禁怀疑:威信县推行这样的规定,到底是为了在舆论场上“拱火”,还是解决实际问题?

  尽管就人口总数而言,养过狗的家庭只是少数,但是,大多数人都知道“养狗要遛”这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在日常生活中,遛狗的人和他们的狗,是一道几乎人人都见过的城镇景观,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宠物狗也不可能在不能出门活动的环境下长期生存。因此,所谓“不许遛狗”的规定,实际上与“禁狗”并无不同。只要搞懂了这一点,我们便会明白:广大养狗者为何会那么愤怒,支持这项政策的网友又为何显得如此极端。

  平心而论,我们不难理解威信县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的初衷。长期以来,养犬者与其他居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不少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狗患”。所谓“狗患”,其实错不在狗,而在于那些不愿意文明养狗、规范养狗的低素质养狗者。为此,由政府对文明养犬问题加强管理规范,一直都有相当深厚的民意基础。在此之前,许多地区都出台过各种规定,通过要求养狗者在遛狗时必须拴绳、为狗佩戴嘴套、自行捡拾动物粪便等,其中一些执行情况较好的地方,基本上已经平息了“狗患”。

  有这些成功经验在先,威信县有关部门就算初衷再好,也应意识到谨慎选择施政方式方法的重要性。毕竟,相关政策的目标只是平息“狗患”,如果步子迈得太大,一下子搞成了“灭狗”,不仅无法凝聚社会共识,获得足够的正当性,还可能进一步激化养狗者与其他人、养狗者与当地政府之间的矛盾,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对立,反而给社会治理添乱。

  退一万步讲,就算某地“狗患”极为严重,已经到了民意高度支持“灭狗”的地步,政府在制订政策时,也必须严守法律底线,决不能随意让行政规定凌驾于国法之上,径行侵犯物权。“城区禁止遛狗”在法律上是否站得住脚,尚且争议巨大,“一次警告、两次罚款、三次捕杀” 的罚则,更是明显逾越了行政规定的权限。

  11月15日,面对相关争议,威信县主要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威信县对犬只管理规定引发的网络舆情非常重视,多个部门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其间,这位领导专门强调:“政府部门出台文件,一定要有法律依据。”显然,当地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此事的严肃性。我们也期待,经过这场争议,当地能以更加慎重的态度,在法律的准绳之下调整相关政策,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张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