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校长反对毕业生当全职太太:不是歧视是忧虑

发稿时间:2020-10-28 08:36:00 作者:任冠青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在近日热传的一段采访视频中,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称因一学生当了全职太太,不愿接受其捐款,她认为“女人要靠自己,不能就靠男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舆论热议也从华坪女高的具体语境扩展到了更为普遍的女性价值选择议题。

  理论上讲,不论学历高低,只要做全职太太是女性的自主选择,就应当被充分尊重,而不是用工具理性判断这是否是“浪费”。可是基于华坪女高的学生特殊状况而言,张桂梅校长的怒斥和痛心也有其渊源。12年前,她扎根云南,一手筹建起这所学校,使之成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帮助1804个女孩走出云贵山区,考上大学。

  张桂梅含辛茹苦、投入资源帮这些孩子走出大山,本希望用教育改变她们的命运,以知识武装赋予她们真正独立的勇气和能力,避免早早成为男性的“附属”。在张校长眼中,做全职太太就像是一种“出走”之后的倒退和回复,辜负了多年的努力。

  而从更普遍的意义而言,张校长反对学生当全职太太的第二个理由或许更值得反思:时间久了,“你会被社会所淘汰了”“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出主意的能力没有了”。如此一概而论的说法当然有些偏颇,女性即便选择成为全职太太,也完全可以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自我追求。但张校长的逆耳忠言,其实更多是基于现实观察的冷静提醒与忧虑。

  某种程度上,家庭分工的结构性安排,的确会给全职太太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风险。虽然婚姻之初,许多女性会想象相夫教子、岁月静好的浪漫化图景,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光鲜案例。但在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中,琐碎家务和繁杂母职难免消耗精力,很容易让人牺牲独立自我的追求。

  以家庭为主要活动半径的女性,也会因与外界接触机会的减少而逐渐与社会脱节。正如不少人所感叹的,结婚生子之后,自己的关注点会不由自主地聚焦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即便曾经对社会现象和公共议题感兴趣,也会慢慢淡化兴趣,甚至因此与丈夫失去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全职太太对丈夫的经济依赖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可能削弱妻子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也会使其在遇到家庭变故时缺乏抵御能力。

  以上种种,当然并非全职太太的理想生活状况。甚至有人会说,张校长的说法是对全职太太的传统刻板印象。但是要想打破社会的刻板印象,使全职太太获得更多生活自主权,恰恰需要正视这些现实问题,剖析各类风险的产生根源,继而更好地为女性选择提供社会支撑。

  对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固有观念。近些年,随着女性在职场中的蓬勃发展,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家庭主夫”的现象。但毋庸置疑,这样的家庭分工仍然处于少数。更多情况下,依旧是女性面临着更多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牺牲与抉择。其实,对于家务、带娃等家庭责任而言,夫妻双方完全可以共同分担,全职太太和职业女性也不应成为女性非此即彼的选择。当家庭压力得以分担,女性才会更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外界活动,使夫妻双方实现共同成长、平等相待。

  同时,由于家务劳动比较琐碎,难以形成有效量化,因此全职太太的付出有时是被低估和忽略的。当情感基础不再,甚至婚姻关系出现破裂时,女性在财产分配等方面可能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全职太太的经济权益,也有必要在法律要求等方面夯实保障,切实形成对女性家庭劳动的社会认可。

  不管是选择投身家庭还是成就事业,女性的基本权益都应当被正视和尊重,相应的风险和压力也不该被忽视和回避。惟其如此,当代女性才能作出更加自主、灵活的人生选择。

责任编辑:何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