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承认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才是清醒认识

发稿时间:2020-09-28 11:18:34 作者:丁慎毅 来源: 东方网

  近期众多高校陆续公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有高校的评议结果中提到“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对此,9月24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应称:“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9月24日新京报)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这种清醒的态度值得肯定。相比而言,在“世界一流大学”上,大学校长们的眼光应该是看得更全面、更长远、更理性,但是,高校的行政化治理模式,更容易让一些主管者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看作一种政绩。如果以政绩为出发点,这样的思维是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多是找一些所谓的专家,弄一些花花绿绿的指标,说“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国际社会承认吗?并非仅用竹竿挑去巡抚衙门上的几块瓦片,就算革命成功。

  什么样的大学算世界一流大学?其标准众说纷纭,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大师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知识与创意集散地的根基。大师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递者,也正是因为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为学生创造难得的学习机会,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而大师能否发挥预期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取决于整个教育体制是否支持大师与英才的互动。不说别的,哈佛大学栽培了8位美国总统、4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名普利策奖得主。中国大陆哪所大学栽培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世界银行前高等教育主管萨尔米博士的观点被大部分人认同,他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人才会聚、充裕的资源、良好的治理三组要素。考察任意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征都不难得到印证。其中良好的治理包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杰出领导、追求卓越的文化等,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缺乏的。

  在这一点上,有幸我们一些高校领导是清醒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2018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对于一流大学的定义有共识,用通俗的话来说,首先,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就读学校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二,国家有重大的战略需求,或者碰到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时,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第三,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同行,需要讨论和解决重大学术问题的时候,会首先想到这个大学的学者。这个说法更接近老百姓的想法,用这个标准来量一量,我们有几所大学能做到?

  9月22日下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2020级新生大会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和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回应很多学生关心的问题——复旦大学算不算一流的学校?陈教授说:“在中国,复旦大学算是好的学校,但我也可以告诉各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也是明显的。复旦的好处在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很清楚知道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所以我们都在努力地用国际的眼光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中文学科各方面的问题。”所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要进入世界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或许我们不缺金钱的投入,但至少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架构及治理机制层面,还有不少短板。现在急需要做的是吸取科技浮夸的教训,补短板,锻长板,以充足的耐心,建设一套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形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张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