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袁老90岁的生日愿望,你听懂了吗?

发稿时间:2020-09-09 09:04:00 作者:任冠青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9月7日,迎来90岁生日的袁隆平院士在一场直播中显得有些激动。这位笑称自己正式从“80后”变为“90后”的老人,深情呼吁道:“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

  这一天,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方式参与的活动,是由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拼多多共同举办的首场大型直播。

  这位新晋“90后”的呼吁,首先想要改变的就是年轻人对传统务农方式的刻板印象。在不少人眼中,农业生活还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式的繁累场景。而这位数十年坚持不懈地在农业科学耕耘的老人,却对这一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有感触。

  在机械化生产和高科技赋能之下,轻触屏幕即可启动无人插秧机,神速的收割机将人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中解放出来,有关秧苗长势、土壤肥力和空气湿度等关键信息也可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测算。智慧农业正在成为现实,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最需要的是年轻人的知识、技术与活力。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扶持下,年轻人选择回乡务农也是大有可为。

  知农爱农的青年研究人员,可以从袁隆平老人的手中接棒,把论文写在土地上,让农业研究紧贴地气,真正造福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熟谙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科技的“技术咖”们,也能够在广阔的农田之上一展身手,抢滩智慧农业的蓝海。商业嗅觉敏锐的创业新秀们,完全可以循着“互联网+农业”的运营逻辑,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电商直播等营销方式,把当地的核桃、杂粮、中药材等精品物产推广出去,帮助当地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部署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等。这些政策利好,解决了年轻人创业初始期启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他们立志扎根乡村提供了含金量很高的一股推力。而青年人才在外培养的灵活思维与专业技能,又能够有效地反哺乡村,带领农业乘风破浪。

  除了发展前景,宜人的乡村居住环境也会成为吸引年轻人返乡的重要因素。以往,许多年轻人之所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类社会资源更为丰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改水、改厕、改灶逐渐普及,乡村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农村的宜居环境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近几年,李子柒等博主的大火,也说明了质朴纯真的田园生活正在成为吸引青年群体的新风尚。乡村生活没有固定的范式,当河流逐渐清澈,空气愈加清新,居住空间更为美观,乡村生活方式正在被年轻人重新定义。类似莫干山等地因地制宜,以全新思路进行开发改造的尝试,也在探索着乡村发展的不同可能。

  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可以后继有人,而且应当能够人才辈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在袁隆平老人的殷切期待之中,蕴含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光明的行业前景。

责任编辑:朱浩天 见习编辑:陈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