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杀人犯一天牢没坐还当村官,真相必须查清!

发稿时间:2020-09-05 09:42: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一起发生于内蒙古的故意杀人案件,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这起案件发生于1992年,案情并不复杂——犯案者巴图孟和在杀害友人白永春后,随即向警方自首,并于1993年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巴图孟和在被判刑之后,连一天牢都没坐,就以“保外就医”的名义恢复了自由,硬是在纸面上假装服完了15年的有期徒刑。

  更加荒谬的是,巴图孟和刑满之后,居然先后当选当地村委会主任、旗人大代表,俨然“洗白”成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直到2017年,其任上腐败问题东窗事发,法院才发现了巴图孟和当年未按规定服刑的问题,以故意杀人罪、贪污罪数罪并罚,重新判处其15年有期徒刑。

  在一段由《半月谈》记者录制的视频采访中,受害者白永春的母亲韩杰,对这起荒唐的案件作出了愤怒的控诉。在这名痛苦的母亲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杀人者巴图孟和对一个家庭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也看到了司法体系漏洞造成的严重危害。正如相关报道所言:尽管巴图孟和如今已经被关进了监狱,但对这起事件的追查却远未画上句号。

  到底是谁“放跑”了巴图孟和?其保外就医手续是否合法?他在出狱之后是以怎样的手段“步步高升”的?又有哪些人需要为这起事件负责?关于此案,以上每一个问题,都亟待得到有关部门的解答。一起荒唐的司法案件,不仅会在个案中造成不公,对司法机关的权威而言也是一种损害。如果说犯罪污染的是正义的“水流”,司法不公污染的便是正义的“水源”。如今,面对这起旧案造成的恶劣影响,唯有全面倒查,让每一个与此有涉、背弃了法治原则的司法工作者付出代价,才能实现正本清源的目标。

  从巴图孟和“刑满”之后的事业轨迹上看,他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强大的“助力”。否则,一个刑满释放的杀人犯绝不可能在短短数年之间“登堂入室”,获得人大代表这样的身份。这个“助力”究竟是权力、金钱、还是“关系”?我们暂且还没有答案。但是,随着有关部门对本案背后的问题深入展开调查,巴图孟和背后的“助力”早晚要彻底暴露出来。

  事件引发争议后,呼伦贝尔市政法委回应记者称:当地政法委已联合公检法三方、纪委监委及陈巴尔虎旗有关单位就该事件展开调查。一直以来,都有个别地方的基层存在某些“有势力”的人横行乡里,大搞利益勾兑,视法纪如无物的乱象,公众对此向来深恶痛绝。在巴图孟和的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乱象的影子。对此,有关部门不仅要把巴图孟和的“洗白”过程搞清楚,也要深挖其背后的“助力”,将基层的“灰色空间”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不仅是为了给苦苦申诉数十年的受害者家人一个公道,也是为了净化地方风气,用严明的法治取代各种各样的“潜规则”。

  从既往新闻上看,巴图孟和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被判刑后,以非法手段逃脱或减轻惩罚的罪犯。从这个角度上看,这起事件反映出的是一类司法漏洞。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对违规者严肃问责,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堵死此类漏洞,如此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在未来重演。

责任编辑:乔佳新 见习编辑:陈子君